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课程是物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一般属于普通物理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研究原子物理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并且会应用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解释实验现象。在脑海里形成对原子的正确的、清晰的认识。《原子物理学》课程主要以人类对物质的认知过程为线索,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地讲述原子的结构、原子的运动以及原子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等内容,重点介绍一些新概念、新思想的产生过程及其在实验解释方面的应用,重点强调理论和实验的统一,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看出经典物理的许多概念、定理是如何在微观领域失效的。《原子物理学》课程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同时根据内容的特点,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其中讨论,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计算,得出他们的总评成绩。《原子物理学》课程对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希望学生可以学会根据不同的实验结果产生新思想的过程,能够把实验和理论之间的比较关系转化成一个一个问题,利用新思想、新方法来理论解释实验。在给予学生必备的中学物理教学所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意愿。
计算材料学
计算材料学是材料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是关于材料组成、结构、性能、服役性能的计算机模拟与设计的学科,是材料科学研究里的“计算机实验”。它涉及材料、物理、计算机、数学、化学等多门学科。它是连接材料理论与实验的桥梁,是现代材料研发的重要手段。材料集成计算、材料数字化及信息化,使材料设计更具方向性和前瞻性,能推动原始创新,提高研发效率。本课程系统地讲授计算材料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处理方法。理论内容包括计算物理导论,蒙特卡洛方法,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第一原理方法,格林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此外还介绍了包括这些方法在纳米材料计算机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并为各种方法的实际运用配有一定的实例分析该课程的适用专业包括物理学、材料物理等。
大学物理(III-1)
大学物理,是大学理工科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17级2班
探索微观个体行为与宏观群体性质之间的神奇联系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热统)是物理学专业核心课(四大力学)中既贴近日常生活经验又具有很强抽象性的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如何对具有巨大个体数量(原子/分子/大颗粒...)的系统进行研究,是一门在微观机制(个体行为)和宏观现象(群体表现)之间建立桥梁的学科。该学科的基本原理以及逻辑思想不仅可以用于研究真实粒子构成的系统,对于解决满足统计规律的大数系统问题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课程主要介绍用于系统研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热运动相关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单个粒子的热运动看起来充满杂乱无章的随机性,在外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大量微粒互相影响的结果却表象现出确定的宏观规律。研究热运动的规律性以及热运动对物质宏观性质影响的理论统称为热学理论。按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其中,热力学是热学的宏观理论,统计物理是热学的微观理论。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达到使学生系统经典力学理论及处理一般力学问题的方法之目的,为相关后续课程特别是其它理论物理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培养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创造条件;该门课程是在《力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高等数学工具,全面、系统地阐述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对《力学》的概括、总结和提高,比《力学》更抽象,更理论化,所应用的数学更多更完美;具体而言,该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质点力学、质点组力学、刚体力学、转动参考系和分析力学等;应用的数学知识涉及直角坐标系,平面极坐标系和球坐标系,求解常微分方程等。还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分析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