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

课程背景与目的: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当代城市管理和规划中的关键议题之一。许多城市面临着老旧设施、环境污染、空间不正义等多重挑战,需要通过系统性和可持续的城市更新策略来应对这些问题。《城市更新》课程不仅关注城市空间的物理变革,更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城市更新领域中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将探讨城市更新的理论框架、国内外最新案例研究以及实际操作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理解和应对当代城市发展挑战的平台。

评估方式: 课程将通过参与度、课堂讨论、小组项目报告和独立研究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以全面评价学生对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 王敏, 刘海

国外城市规划

课程的学科背景: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的安排。作为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的一门选修课,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建立全面的城市发展观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基于现代城市规划基本原理,通过了解国外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典型城市的规划案例和实践经验,比较中外城市在起源、发展和规划过程的差异,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树立正确的城市规划价值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城镇的信心,具有明显的国际性、思政性、比较性、实用性等特点。

主要内容: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对英国、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代表性城市的案例剖析,学习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存在问题以及规划理念、工作流程和规划实施管理经验等,对比中外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差异性,掌握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内在规律。

教师: 陈虹

资源科学概论

课程的学科背景:

现代资源科学是研究各种资源和资源整体(主要是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特征、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形成环境以及合理开发、规划、利用、改造、更新、保护和管理的一门科学。资源科学研究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人类一经诞生,每天就在和各种资源打交道,人类认识和研究资源的历程也就开始了。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讲述资源概念、分类、属性,中国和世界资源状况,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发展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自然资源的生态过程、作用、影响和生态学理论在资源科学上的应用;第三部分主要讲解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问题,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应用,并对资源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作案例介绍。

考核方式:

考勤+课堂讨论(作业)+小组作业+期末考试

教师: 侯国龙

2022-08-城市地理学

🚩【课程基本信息】🚩

教师:刘云刚、买欣

学分:2.0   总学时:32

🚩【学习目标】🚩

LO1.知识目标:了解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及方法论变革的时代背景。

LO2.知识目标:掌握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与前沿进展,牢固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理论与模型、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城市规模分布、城镇体系等知识,一般掌握城乡界限和城市地域划分、城市职能分类等方法。

LO3.能力目标:能够阅读中英文文献,掌握分析城市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

LO4.素质目标:深刻认识中国城市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所取得的成就,了解国家城市与区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和体会,提高人文科学素养和为国家城市建设贡献力量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考核方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线上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根据教学需要,开展城乡社会调查实践。课程考核采用课堂参与、小组作业、期末考试或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别占40%60%的比例。

教师: 买欣, 刘云刚

2021-10-城市地理学

课程的学科背景: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可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是学生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

开设目的和意义: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形成发展、规模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为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城市研究方法,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地开展国土、区域与城乡规划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本课程包含以下四个学习单元:城市、城市化、城市地域、城市体系。


教师: 买欣, 刘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