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研究生)
课程的学科背景:《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是一门本科生通识选修课程。本科学习阶段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职场的重要阶段,专业知识的学习、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职业的选择是他们面临的重要发展任务,因此给予大学生以职业规划与学业指导就尤为迫切和重要。本课程是一门交叉课程,融合了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相关学科元素和知识要素。
开设目的和意义:本门课程以全人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激发大学生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和培养学生生涯理解、生涯选择、生涯行动、生涯适创等能力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关于人生、职业、学业等知识,把大学学习与未来发展等联系起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建立人生目标,掌握生涯发展路径和方法。
主要内容:课程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生涯探索、生涯决策、生涯实践、生涯调适、生涯创意等,涵盖生涯路向、自我探索、人生探索、学业探索、职业探索、生涯决策、目标建立、时间管理、求职、面试、职业创意等单元内容。中心是生涯选择,通过收集自我和职业信息,进行未来职业决策。重点是生涯探索与实践,进行生涯活动体验。
课程特色与思政教育:本课程特色首先是一门交叉课程,融合了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相关学科元素和知识要素。其次采用无边界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学科渗透和融通,进行教育资源重构和整合。最后使用故事表演的教学方法。结合每一章的主题,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去创造故事和表演故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角色的设定,情节的设计,学生尝试自己人生的定位与发展的思考,同时在表演过程中体验角色的情感和能力等。
教学理论与小学教学改革(25小教专硕)
本课程是面向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开设的,旨在系统学习教学理论和小学教学改革热点趋势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教学论有系统了解,并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研讨对当前小学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问题有比较好的理解。这些基础有助于学生未来开展教学实践和辅助学位论文选题。
(职业教育)心理学(2025级)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师范生专业必修课之一,是体现师范性、培养合格职业教育师资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职业教育学、学科教学论及教材教法、职业教育实习等其他职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基础。学习《(职业教育)心理学》对于了解个体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尤其是如何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教学、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职业教育)心理学》还肩负着提高职业教育师范生心理素质的重任。一是有助于职业教育师范生正确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理论,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的结构、差异、特性及形成的规律,职校学生学习特点及策略,职校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职业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树立科学的心理观;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分析与解决职业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及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职业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三是让学生掌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展健全人格的理论和方法;四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心理潜能。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本课程重点介绍学术研究的伦理道德、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规范、中英文论文写作、开题报告、学位论文、课题申报、学术交流等特殊教育论文写作相关的关键内容。
通过讲解采用各类学术写作研究方法的特殊教育学术论文范例,结合一定的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技能,形成学术思维、培养严谨科学的学术精神。
课程将研究与实践的伦理道德规范放在首位。课程内容立足国际化视野,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教育及相关学科国际期刊论文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国际教育前沿研究,提高学生在SSCI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能力,提升我国教育学科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