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方法训练(2024)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质是创新驱动。本通识课程通过树立创新信念、创新方法、创新训练模块,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创设任务情景,跨学科小组合作方式,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知识背景,从合作创新问题解决中,提升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
教师: 赵艺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秋)

课程围绕劳动主题,从历史到未来,勾勒出劳动教育的基本样貌,包含从理论到实践十个专题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劳动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劳动劳动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发展历史等;第二部分是关于劳动的实践技能,包括劳动与法律、劳动与未来社会、劳动与创新创业等。通过本课程学习,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掌握与自身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学科知识,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

教师: 专家

形象艺术与礼仪素养

课程前身为开设于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校内公共选修课《大学生形象礼仪》,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建设,更名为音乐学院的专业选修课程和大学城本科通识选修《形象艺术与礼仪素养》,前后一共开设11期课程,培养了1000余名校内大学生。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依托华南师大励儒云平台《形象艺术与礼仪素养》课程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现代礼仪》、《形象管理与美学素养》等开展。 该课程于2016年获得“华南师范大学质量工程”立项,2019年7月通过质量工程验收。2021年获得“华南师范大学校级质量工程之在线开放课程”立项。2022年获得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在线开放课程应用项目立项(已顺利结题)。 

课程以新时代美育思想为指引,深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构筑美好心灵家园,致力于做学生美育的引路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发展。重视培养大学生对美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礼仪文化修养与儒雅的人文精神,在具体教学组织中着力中提升大学生礼仪实践能力,熟练运用形象和礼仪技巧,养成良好的礼仪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传统礼仪文化。 这门课是提升现代大学生基本素养、发展通识教育的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操作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形象素养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掌握形象美学的基本知识、各种礼仪规范、礼仪技巧和操作方法。通过工作坊教学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练习社会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礼节要点,使学生学会有意识地、正确地运用各种方法,以提升自身审美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教师: 王晓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