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理论在线开放课程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为总体指导原则,通过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来设置教学提纲、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意识,帮助同学们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价值观。本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二是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展开具体的文化批评实践。本课程主要采取线上与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讲授的文化研究理论有:文化研究的定义,文化研究的缘起与发生,现代、后现代与消费主义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大众文化理论与青年亚文化理论,文化研究中的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等关键词的理解,文化研究中的身体问题,文化研究与大众传媒,文化研究中的视觉文化与图像问题,文化研究中的女性主义以及文化研究的具体批评实践等。在讲授这些基本理论的同时,在线下组建文化批评的实践小组,针对具体的文化现象,比如青年亚文化、疫情时期的文化心理、数字时代的人文、电影文本中的重要文化现象等问题展开文化反思与批评实践,编写文化研究论文集。
古代汉语(1)
“古代汉语”课程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低年级学生开设,授课对象除了文学院本科生,也包括来自其他学院的辅修生。
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是一门工具性质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文选和通论,文选都是上古的名篇,通过讲授文选,学生可获得古代汉语的语感,并掌握一批古代汉语词汇;通过讲授通论,学生可掌握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如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等方面的系统语言学理论,通过文选和通论学习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一学年后可具备较好的古籍阅读能力,从而为从事古代文学、古代哲学、古代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素养。
该课程一共4个学分,分两个学期讲授,每个学期2学分。《古代汉语》(一)主要学习先秦典范文章,如《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等,学习文字、词汇、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古代汉语》(二)打下基础,初步具备阅读古籍的能力。
该课使用的教材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该教材在学界享有盛誉,多年来一直是全国各大高校中文系的经典教材。
唐诗宋词研究
《唐诗宋词研究》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最为重要的选修课程之一。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唐诗宋词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宋词是古代诗歌作品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是开展人文主义教育、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绝好素材。开设“唐诗宋词研究”既可提高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也能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增强其创造能力。《唐诗宋词研究》课程以讲述唐宋时期诗词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以学习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鉴赏、研究和写作古典诗词的能力为教学目的,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自课程设立以来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
文学概论
本课程以文学的基本知识为教授内容。为了适应在线课程建设的需要,本课程将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活动论为切入视角,从作家创作(文学生产)、文学作品、文学传播、文学接受(文学消费)等角度进行课程组织,着重讲解切入文学鉴赏和分析的基本视角、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独特性、文学发展观、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等问题。从学科性质上讲,文学概论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辨性,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将以文学理论思想为基本构架,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讲解,主要涉及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接受美学、文化研究等。教授这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学阅读和鉴赏水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学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语文教学论2018
《语文教学论》是以语文教育的事实和过程为依据,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方法与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和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行为方式与专业化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而发现和总结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提升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价值,建构和完善适合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他们了解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教师专业技能,树立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信念,为将来的工作和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
本课程根据“互联网+”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重新设计了师范生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总体框架,构建了师范生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旨在丰富师范生学习方式,优化教师组织管理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可更好地促进师范生人才的培养。同时,本课程建设力求通过对21世纪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实施创新教育的技能研究,从理论上研究创新教育与人的培养、语文教育、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关系,从实践上建构师范生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的新的训练体系。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2021年(上)大学城班]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全书36篇,1130则。此书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思想、道德、文学、哲学、美学等方面,是研究魏晋历史文化与文学的重要原始材料。魏晋是动荡不安的两百年,上承两汉四百年的安定,下启南北朝两百年的分裂,这两百年既是思想的多样化时期,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更是人的精神最为张扬的时期,当时知识分子与社会、政权的正处在磨合期,而《世说新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入口,让我们对此时期的独特性有更为感性但确不缺乏深度的认识。李泽厚曾言:“《世说新语》津津有味地论述着那么多的神情笑貌、传闻逸事……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
期刊编辑实务
期刊编辑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应用学科,是华南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编辑出版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版面的设计、封面的设计制作、汉字的结构,版面的构成、版权页的制作、期刊广告的设计等相关知识。
该课目前授课对象为编辑出版专业三年级本科生,由编辑出版教研室胡博教师担任课程主讲。课程目标主要是学会期刊的封面、版式等相关元素的整体设计制作,能独立策划设计制作完整的期刊,了解期刊制作的流程及设计。每年一对一指导编辑出版班将近40个学生制作40本电子杂志,同时制成纸板杂志。
14年来,为了强化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期刊编辑实践能力与素养,我们非常重视与出版行业杂志社的对接建设,与《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金融观察》杂志社、《语文月刊》杂志社、《南方人物周刊》等10家单位签订了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充分调动积极有效的社会资源,并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出版集团、《南方都市报》、网易、搜狐广州分公司、金羊网、新华网等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优质的实践基地建设与坚实的行业合作基础为期刊编辑课程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支撑。
语文教学论2019
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本课程为培养语文教学骨干的主干应用理论课程。根据语文教育专业自身规律及其教学特点的要求,《语文教学论》课程在语文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定位为教师教育课程。本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文教学、研究、改革、创新的基本意识与初步能力,以适应并推进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将其建成为广东省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一门主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要以师范生为服务主体,兼顾在职中学教师的需要,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开放,并基于网络进行多渠道推广,在中学教师培养与培训中,形成较强的示范性和广泛的辐射性,发挥引领作用。本课程建设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着重培养师范生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