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1)

《舞蹈》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是属于艺术教育课程的范畴。《舞蹈》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气质与个性,而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的有关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于从事未来儿童教育领域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舞蹈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肢体舞动的一般规律,涉猎中外丰富而优秀的舞蹈形式与内容,形成艺术美的外在形体与内在气质,并结合学前与小教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能结合幼儿与小学生的身体发展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教育,为未来人才培养发挥美育的功能与作用。

  舞蹈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涵盖舞蹈基本理论,舞蹈基本训练、中国舞,芭蕾舞、儿童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蛤蟆、藏、维、蒙、傣族等)、现代舞等以及舞蹈基本理论与欣赏、儿童舞蹈学习与创编,舞蹈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研究等。舞蹈课程的教学特点理论结合实践,精讲多练,实践性强,要求学习中眼看、耳听、身动、心领、神会,需要调动视听动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协调,是知、意、情的高度统一。

  舞蹈课程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课程,尤其突出为实践性强,主要采取现场示范、练习强化、表演观摩、课堂讨论、小组交流、实践观摩、模拟试教、现场研磨等教学方法,实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双师互动、基地实践等立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肢体动作作为表现手段,体现良好的舞蹈表现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掌握编创、实施与评析幼儿音乐舞蹈课程,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掌握设计、实施与评析小学生课外音乐、舞蹈教育活动的原则与方法,同时注重幼儿在幼儿园及小学学龄儿童学校生活中融汇舞蹈教育内容,帮助儿童学会发现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同时树立研究意识,能将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以及社会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初步研习解决儿童教育整体发展中艺术教育参与的基本问题。


Enseignant: 张焱

科研训练与学年论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为学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写作较高质量的学年和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其核心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是通过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原则、方法、文献检索、文献利用、教育科研论文选题确定、提纲拟订、撰写、修改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从事教育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技能训练,锻炼学生运用其所学教育专业知识观察、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以及关注教育学学科发展、撰写学年论文、表达学术见解等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教育科研和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

陈延斌,张明新:《高校文科科研训练与论文写作指导》,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四、教学方法

(一)讲授。

 (二)讨论。

(三)案例分析。

(四)实训。

1、实操搜集文献的各种方法。

2、申报课题和撰写论文或写一篇相关论题的文献综述。

3、做《现代教育论丛》的责任编辑。

4、同学们课后能通过微信等形式与授课教师和选课同学积极讨论问题,能自觉阅读本课程相关文献。

五、考核方法

非闭卷笔试。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讨论参与度、实操搜集文献方法的课堂演示、做《现代教育论丛》责任编辑的文稿校对)占40%,期末成绩(教育科研课题申报书和论文撰写)占60%。

六、参考文献

(一)[美] 劳伦斯·马奇、布伦达·麦克伊沃:《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二)朱希祥、王一力 :《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规范、方法、范例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三)高小和 :《新世纪地方高等院校专业系列教材:学术论文写作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四)[美]安德鲁·弗里德兰德、卡罗尔·弗尔特:《如何写好科研项目申请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五)互联网上有不少关于文科生科研论文写作和项目申报的课件资料,同学们可以下载一些课件自学。
(《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 》、《如何写好科研项目申请书》为重点参考文献)


 



Enseignant: 吴全华

毕业论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为学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写作较高质量的学年和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其核心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是通过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原则、方法、文献检索、文献利用、教育科研论文选题确定、提纲拟订、撰写、修改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从事教育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技能训练,锻炼学生运用其所学教育专业知识观察、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以及关注教育学学科发展、撰写学年论文、表达学术见解等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教育科研和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

陈延斌,张明新:《高校文科科研训练与论文写作指导》,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四、教学方法

(一)讲授。

 (二)讨论。

(三)案例分析。

(四)实训。

1、实操搜集文献的各种方法。

2、申报课题和撰写论文或写一篇相关论题的文献综述。

3、做《现代教育论丛》的责任编辑。

4、同学们课后能通过微信等形式与授课教师和选课同学积极讨论问题,能自觉阅读本课程相关文献。

五、考核方法

非闭卷笔试。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讨论参与度、实操搜集文献方法的课堂演示、做《现代教育论丛》责任编辑的文稿校对)占40%,期末成绩(教育科研课题申报书和论文撰写)占60%。

六、参考文献

(一)[美] 劳伦斯·马奇、布伦达·麦克伊沃:《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二)朱希祥、王一力 :《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规范、方法、范例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三)高小和 :《新世纪地方高等院校专业系列教材:学术论文写作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四)[美]安德鲁·弗里德兰德、卡罗尔·弗尔特:《如何写好科研项目申请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五)互联网上有不少关于文科生科研论文写作和项目申报的课件资料,同学们可以下载一些课件自学。
(《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 》、《如何写好科研项目申请书》为重点参考文献)



Enseignant: 吴全华

教育质性研究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质性研究方法,内容纳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趋势特征;质性研究的特点、范式、类型;研究步骤和研究问题;选题与研究设计;以及具体质性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方法、民族志研究方法、现象学研究方法等内容。课程目标旨在促进本科生:对于教育质性研究的兴趣和理解,系统了解质性研究的现状与特征,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操作,并进行简单运用。


Enseignant: 刘录护

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有助于学生了解基本的教育统计原理、方法,以及SPSS操作方法。

Enseignant: 宋宇

教育经济学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成本、教育经济效率、教育投资及其经济效益分析等基本理论,并使学生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能用一些数理分析方法研究教育领域内的数量关系,为以后的研究打好基础。此外,学生也能够了解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并掌握有效地分析和利用教育资源的理论和方法。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属部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的专业基础课,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教育学专业的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认识教育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提高思想觉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教育经济理论、基本教育经济知识和主要教育经济规律,为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熟练掌握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能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深刻认识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明了教育成本的类别和范围,以及教育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种种收益,并能对教育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以及教育投资的来源、比例和分配;能联系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实际,提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的可操作方法。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讲  教育经济学概述

第二讲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讲  教育与经济发展

第四讲  教育的供给与需求、教育劳动力市场与过度教育

第五讲  教育与收入分配

第六讲  多级政府理论与教育投资管理体制

第七讲  教育投资

第八讲  教育成本

第九讲  教育经济效率

第十讲  教育经济效益


直播“腾讯课堂”链接:https://ke.qq.com/webcourse/index.html?cid=1053285&term_id=101149310&lite=1&from=800021724

Enseignant: 吴宏超

教育经济学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成本、教育经济效率、教育投资及其经济效益分析等基本理论,并使学生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能用一些数理分析方法研究教育领域内的数量关系,为以后的研究打好基础。此外,学生也能够了解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并掌握有效地分析和利用教育资源的理论和方法。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属部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的专业基础课,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教育学专业的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认识教育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提高思想觉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教育经济理论、基本教育经济知识和主要教育经济规律,为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熟练掌握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能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深刻认识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明了教育成本的类别和范围,以及教育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种种收益,并能对教育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以及教育投资的来源、比例和分配;能联系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实际,提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的可操作方法。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讲  教育经济学概述

第二讲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讲  教育与经济发展

第四讲  教育的供给与需求、教育劳动力市场与过度教育

第五讲  教育与收入分配

第六讲  多级政府理论与教育投资管理体制

第七讲  教育投资

第八讲  教育成本

第九讲  教育经济效率

第十讲  教育经济效益


直播“腾讯课堂”链接:https://ke.qq.com/webcourse/index.html?cid=1053285&term_id=101149310&lite=1&from=800021724

Enseignant: 吴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