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

以人地关系为基本理论,系统阐述了人口、农业、工业、聚落、语言、宗教、旅游等人文地理各要素的时空特征,论述了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相关理论以及当前和未来研究的重大问题。

教师: 夏丽丽

世界图像

《世界图像》是华南师范大学第一批推出的面向全校学生的一门通识性课程。

课程希望带领同学们欣赏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帮助同学们观察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引导同学们形成平和与开放的世界观。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有知识,才能有见识;尊重人,才能被尊重;无知产生偏见,了解才会理解;世界那么大,我们应该多看看!

教师: 刘洪杰

WebGIS概论

WebGIS是计算机网络与GIS的集成,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WebGIS的原理、体系结构、协议及其主要开发技术等重点内容,具备建立网站、操作WebGIS软件的基本功和掌握GIS的Web端发展趋势的专业素养。基于ArcGIS平台,全面系统讲授Web GIS原理、技术和应用,包括服务器端的要素服务、动态地图服务、栅格瓦块和矢量地图瓦块地图服务、地理处理服务、流服务、三维场景服务、影像服务和大数据分析工具;浏览器端的应用模板、Web应用构建器,云GIS。本课程理论和技术兼备、体系完整、新颖前沿、易学易用,提供配套实验数据和详细操作步骤,非常适合地理信息相关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学习。

教师: 付迎春

GIS应用开发

本课程面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基于ArcGIS Engine 10,主要讲授组件式GIS二次开发的基本原理以及ArcGIS Engine常用组件库的使用方法。在讲解的过程中,本课程使用C#.NET语言,内容包括AE编程基础、地图数据的加载与显示、地理数据库、地图符号、地图查询、地图渲染、地图编辑、地图分析、地图的整饰和输出等。本课程以实践为主,强调实战性,结合课堂讲义、案例和相关辅助资料,培养学生的GIS编程能力。此外,本课程也为地理科学、测绘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参考。

教师: 宋涛

GIS理论与方法

1.课程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中必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除了讲述相关的理论、方法、设计思想,教学过程中还通过结合1-2个典型的实际工程应用案例的分析,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理论教学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教师讲授重点、难点,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探索基于互联网新模式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设计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线上拓展阅读、配套作业与实验的教学形式。
       本课程理论部分共包括8个章节: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绪论、第二章:地理信息(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第三章: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第四章:地理信息表达与地图制图、第五章:地理信息空间查询与分析基础、第六章:地理信息空间统计与分析基础、第七章:地理信息工程设计与开发、第八章:地理信息系统典型案例剖析。

       实验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GIS基本理论、原理、方法的验证实验;二是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课题,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开展一些综合性的课题实践,课题选题采用学生自主命题的方式。  

2.课程主要知识点:
       涉及知识点主要有:GIS项目数据设计与采集、数据字典的编写;GIS空间分析(包括区域缓冲分析、最优路径分析、空间叠加分析和数字地面模型分析);GIS产品输出(包括基于3D的产品输出、图形输出及统计输出);空间数据库与统计分析基础;简单的GIS二次开发。
3.授课对象: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资环4个专业的学生,每年学生人数约为300人左右。

4.主讲教师:

       本课程由三名主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其中理论课程由李卫红教授、孙彩歌博士后承担,软件及应用实践课由舒娱琴教授承担。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但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是学生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及方法论变革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在系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刘云刚,陈虹,买欣: 刘云刚, 买欣, 陈虹

地图学基础

地图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以地图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具有多学科集成、技术与艺术结合、理论与技术并重等特点,是地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因此,地图学的任务是系统传授先进、实用的地图学知识与技能,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现代地图学的最新发展,为学习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地图学基础。

教师: 赵耀龙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

1.课程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中必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除了讲述相关的理论、方法、设计思想,教学过程中还通过结合1-2个典型的实际工程应用案例的分析,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理论教学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教师讲授重点、难点,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探索基于互联网新模式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设计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线上拓展阅读、配套作业与实验的教学形式。

       实验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GIS基本理论、原理、方法的验证实验;二是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课题,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开展一些综合性的课题实践,课题选题采用学生自主命题的方式。  

       本课程理论部分共包括8个章节: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绪论、第二章:地理信息(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第三章: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第四章:地理信息表达与地图制图、第五章:地理信息空间查询与分析基础、第六章:地理信息空间统计与分析基础、第七章:地理信息工程设计与开发、第八章:地理信息系统典型案例剖析。

2.课程主要知识点:
       涉及知识点主要有:GIS项目数据设计与采集、数据字典的编写;GIS空间分析(包括区域缓冲分析、最优路径分析、空间叠加分析和数字地面模型分析);GIS产品输出(包括基于3D的产品输出、图形输出及统计输出);空间数据库与统计分析基础;简单的GIS二次开发。
3.授课对象: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资环4个专业的学生,每年学生人数约为300人左右。

4.主讲教师:

       本课程由三名主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其中理论课程由李卫红教授、孙彩歌博士后承担,软件及应用实践课由舒娱琴教授承担。


中国区域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中国的自然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人口与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灾害与环境、景观与区划、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我国八大综合区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等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深入地认识我国的主要地理问题;全面理解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系统的演进过程及其综合规律,掌握区域人地关系系统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

教师: 张正栋

综合自然地理

        本课程着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及作用效应。从整体上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规律(成因、发生、发展、演替和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规律,了解不同等级自然综合体的成因、特征及演化趋势,掌握土地的分级、分类和分等原理和研究方法。学习并掌握自然区划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和等级系统。掌握自然综合体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重点了解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强调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促进自然环境资源永续利用。

教师: 张争胜

遥感概论

《遥感概论》是地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地理学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自然地理专业、城乡规划与人文地理专业、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遥感基本概念及遥感技术系统、遥感物理基础、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处理、遥感数据的信息提取(包括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遥感专题信息的分析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其中,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处理、遥感数据的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以实验为主;遥感专题信息的分析与应用部分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采取课堂分组讨论形式进行。

教师: 梅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