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基础

       测量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表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仅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对于一些非测绘工程专业,如建筑工程、城乡规划、地理科学、交通工程、环境工程等,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是我校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并通过砺儒云课堂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以及进行该课程的日常管理。

教师: 宋涛

自然景观与生态设计

自然景观与生态设计课程,是一门学术型研究生的专业课程,主要面向自然地理专业、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开设。

景观是视觉形态感知,生态是系统功能机制,设计是工程应用方式。


教师: 刘洪杰

环境水文学

        本课程在系统阐述水文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强调分析与应用,保证了知识的完备性,充分反映了当代水科学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技术。包括:环境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水文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环境水文学实践;水灾害的成因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等。


教师: 汪丽娜

专业英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相关学科的英语术语、习惯用法以及一些固定的表达方式等,能够较为熟练的阅读专业英文文献,掌握一定的对专业知识的英语-汉语的相互翻译与写作能力,应用英语与国外学者进行书面的和口头的学术交流。

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知识;可持续发展、资源危机、环境保护、全球意识等人地相关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理技术、信息技术科学知识。

教师: 汪丽娜

区域研究方法

1. 目的: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传统。本课程旨在阐释区域研究的基本概念和视角,掌握区域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授课形式:seminar 

 3. 考核方式:课堂面试,作业报告。 

 4. 时间:10 周,每周 4 学时,每周二上午上课。


教师: 刘云刚

生活圈规划与城乡治理

社会是流动的,资源却是分割的。流动的人和属地性的资源之间会产生矛盾,因此需要很多跨界的治理。在现实生活中会有许多领域化、去领域化、再领域化的过程,会形成空间重构,对待这些分割边界、空间重构的治理现象,可以从生活圈规划的角度来探讨。过去明清时期有里甲制,以空间区隔的方法进行社会治理,后来演变成保甲制,使得社会流动性与资源属地性之间形成一个匹配。后面过渡到了单位制,也是同样的思路,把社会分成乡村和城市,分别用“单位”和“公社”来治理,控制人口流动性,成为一个定居的和谐社会。1998年之后开始实施社区制,但是社区没有起到资源分配的作用,人们没有对社区形成归属感,在基层几乎都是以市场化的方式实施着资源的分配。

如何去重塑有秩序的生活空间,以及建立空间的情感归属,建立一个合理的空间单元,这是目前思考城乡村社规划的出发点。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生活圈和生活空间的理念,强调当下迫切需要做的是基于生活圈规划重建基层城乡社会的空间秩序。本课程将会通过理论和案例讲解、实地考察和实践、规划作业等方式,带领大家理解生活空间、生活圈、生活圈规划、城乡治理等基本概念及其在研究和实践中的运用,帮助大家提升研究的能力。

教师: 刘云刚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该课程通过向学生讲解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地球表层环境的整体观念,了解与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和形成原因与机制,树立区域相互联系、圈层相互作用、人地相互协调的观念,学会利用自然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地理学问题。

自然地理课程使用教材:《自然地理学》(第三版),刘南威主编,2014,科学出版社。

教师: 孙升升

自然与自然文学

关于自然与自然文学课程

自然文学是形成与当代的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流派,属于非小说的散文文学,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由文明世界进入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表现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
自然与自然文学课程,以STEM的理念打破学科壁垒,启动融通思维,融合自然科学探究与自然文学创作的心理历程。课程通过阅读经典篇章,在引导学员在感受与分享自然之美,提升生活品质的过程中,弘扬优秀的生态文化,培育读者良好的生态道德。

教师: 黄秀军

自然与自然文学

关于自然与自然文学课程

自然文学是形成与当代的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流派,属于非小说的散文文学,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由文明世界进入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表现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
自然与自然文学课程,以STEM的理念打破学科壁垒,启动融通思维,融合自然科学探究与自然文学创作的心理历程。课程通过阅读经典篇章,在引导学员在感受与分享自然之美,提升生活品质的过程中,弘扬优秀的生态文化,培育读者良好的生态道德。
教师: 黄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