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 24G9516a400126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
课程内容: 
        物理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已学过一些先行课的基础上,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物质化学运动形式的普遍规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以增强其在教学与科学研究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化学(上)》涉及化学热力学部分,主要包括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和统计热力学。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其中,气体一章因在先修课大学物理中已做详细介绍,本课程作为自学内容;统计热力学一章是为了加深理解宏观性质与微观性质间的联系,内容不作统一要求。建议开设“统计热力学”选修课程。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涉及物理化学(上)的课程内容,如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理论及对各类反应平衡的理解与应用,确定反应产物的方法等,在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中,能够结合中学的化学课程内容学习与思考,有助于对中学化学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化学(下)》涉及电化学部分,包括: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解池三部分;涉及化学动力学部分,包括: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和化学反应理论两部分;涉及胶体与界面化学部分,包括界面现象和胶体分散体系。其中,可逆电池的种类以及电化学防腐部分,因和实际应用联系十分紧密,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深入和拓展型专题学习;界面和胶体部分因有后续选修课程,可根据教学具体情况适当简化课堂讲授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讲授内容应分清主次,依旧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课堂上精讲、课堂下精练。在注意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讲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容易理解的内容可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观看录像、自学讨论等来达到教学要求,有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举办课外讲座等形式来扩大学生知识面;对带星号的章节,可按教学的实际情况取舍或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108学时,上下册各54学时。
   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的考核方式采用课程作业、线上学习活动及测试评价、章节测试、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多种考评方式,评定学习成绩。
     推荐教材: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物理化学》第版,2005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1. 朱传征、许海涵主编,《物理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 韩德刚、高执棣等编,《物理化学》(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 朱文涛等编, 《物理化学(基础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4. 彭笑刚编,《物理化学讲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5. Atkins, AtkinsPhysical Chemistry, 双语,牛津大学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Peter Atkins Julio de Paula, Atkins Physical Chemistry, 8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Последнее изменение: пятница, 30 августа 2019,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