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实验”是继“普通物理实验”之后的一门必修的核心实验课程,是为大学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特点是:涉及的物理知识面较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通过近代物理实验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近代物理中一些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学习使用一些较大型和复杂的仪器,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用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综设性及创新性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及方法。

二、设计思想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在课程设计时重点在于阐述实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既有常规训练的基础实验内容,又加强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1.注重实验内容选取和更新

    考虑教学内容现代化要求,又兼顾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优选安排既能反映物理学新成就、具有丰富的物理内容,又能使学生得到先进实验技术训练的实验项目。

2.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新增和更新了实验仪器设备,丰富和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和保障了实验教学技术的先进性。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各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立,更是强调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设,鼓励和倡导学生实验创新。为适应这一需求,本课程强化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

3.将教师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本课程注重教师的科研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注重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将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转化到实验中,让学生了解低温等离子体原理和应用。

4.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创新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本科物理专业的实验类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首要的任务。本课程从课内实验拓展到课外实践创新。通过国家级大学生实验创新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本科生导师制等多个途径引导学生融入课外实践。

三、设计效果

以上教学设计思想,经过多年的使用和不断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新增了6个反映学科发展的实验:核磁共振成像、蒸汽冷凝法制备纳米微粒、等离子体特性和参数测量、扫描探针显微镜等,删除了一些已经更适合于普通物理实验开出的实验,例如弗兰克-赫兹实验。

2.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例如赖秀琼同学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发表的SCI收录论文,并被2009年教育部主办的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

3.通过课内实验与课外创新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参加各类专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奖30多项。

    例如2014年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科研论文评比,韩冰同学获论文评比一等奖;第十七届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获一等奖的共有3个学生团队(2016年);刘少杰,黄家宜同学获2012 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二等奖;2010年教育部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我校参赛学生凭着扎实的实验基础和专业技能获得一等奖,是全国唯一一所夺得一等奖的省属高校和师范院校,本科生张丹伟在物理学顶级刊物Phys. Rev. Lett.发表论文1篇,在2009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2009年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一维无序系统中相对论性粒子的非局域化及其在冷原子中的实现”获一等奖,“应用于世博会期间户外活动的荧光差分式紫外线探测器”获世博会专项特等奖。

最后修改: 2020年02月18日 星期二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