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及应用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及应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Python程序设计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编程思想、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学会利用计算机来进行问题的求解,同时对算法及其在计算机内的实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计算机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进一步的教学目标还包括有: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独立思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等。
数学之美
数学既是对自然界事实的总结和归纳,又是抽象思考的结果.它不是我们一般联想到的枯燥深奥的符号,而是实实在在源于生活有趣的现象和延伸.本课程为全校通识类选修课程.课程精选吴军著的《数学之美》, 【美】Clifford A. Pickover著的《数学之书》,【英】Tom Jackson 著的《数学之旅》等名著中的篇章.以深入阅读,讲解为基础,结合讨论、视频欣赏、仿真,学生尝试调研等手段,培养学生从较高层次上正确的观察数学,它拥有的不仅是真理,还有种至高的美,一种冷峻,简朴的美.以伽莫夫、霍金等科学家为榜样,了解他们的平凡与卓越,理解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力图将数学之美展示给学生,在惊叹数学语言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魔力同时感受那些真正懂得数学之美的人们所拥有的美好人生,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
湾区地理生态:探秘之旅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自然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野外自然环境的体验,运用理论学习与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建立起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等地理要素的基本认知与理解,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与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然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科学认识,树立良好的生态观念与环境保护观念。课程通过对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和珠江口湾区的地质地貌、植被、水文以及经济开发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生态资源分布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尤其能够准确把握珠江口的湾区地理特征和优势条件。通过对珠江口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与了解,掌握湾区地理与湾区经济的基本关系。在课程的实践层面,结合珠江口湾区内较为典型的海岛自然地理的科学考察,深度体验和理解珠江口实现生态文明的生态资源本底,同时科学理解和分析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对区域土地开发利用以及经济发展的意义与影响。本课程采用理论学习+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对自然地理基础信息的了解和把握,结合野外地理考察,把握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尊重自然、人地关系平衡、人与环境协调的的科学认识,同时培养学生额团体协作、野外观察、分析和生存技能。
西方科学通史
以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为课程主题,采用科学通史的历史叙事框架,综合文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和知识史的多维历史视野,系统考察西方近代科学兴起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特征。在对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科学分析-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关科学通史中“科学与文明”、“科学与宗教”、“科学与哲学”、“科学与伦理”、“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态”的多元问题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西方近代科学兴起的历史多元性和历史复杂性,能够深入理解科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继承性和创造性、科学实验的决定性和非决定性、科学理论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科学的专业性和开放性。理解科学的技术后果、经济后果、社会影响、文化影响和伦理影响。
信息素养通识课2017上
信息素养综合班2016
信息素养通识课2017年下
《信息素养》是面向我校本科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是一门科学方法课。
通过理论讲授与信息技能的实践操作演练,旨在强化信息需求与表达,掌握信息查询与利用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相关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方法来解决学习和研究中较复杂的信息问题,把握学术规范,学会文献综述(含学术论文)的写作,促进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增长,为将来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