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思维(2022)
2021级政行《社会调查统计与方法》
创新思维与方法训练(2022)
本通识课程通过树立创新信念、创新方法、创新训练模块,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创设问题情景,小组合作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
西方政治思想史2020思教202109
现代西方政治思潮2019级思教202109
创新思维与方法训练(2021)
中国近现代史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中国近现代史是认识和阐述自1840年起至今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史实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基本特征,从而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基本掌握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解读、判断与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近现代历史的科学认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和智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历史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并创造新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总课时数为54。本课程讲述的历史时期跨度长,内容较多,建议学生加强自学,多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多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和参观学习。
逻辑学
科学精神是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是科学精神的内涵。本课程通过学习传统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命题逻辑、经典归纳法和非形式论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中学政治教材内容解析(哲学文化模块)
逻辑哲学研究——《命名与必然性》
"名(names)”是语言的砖,搭建被命名者的存在:你给路边野猫一个名字;翌日再见它,你叫它的名字,它的“存在”较昨日似乎有所不同。长久一来,名与存在之间的纠葛持续得到哲学家们的关注,而克里普克的《命名与必然性》之后,对二者的讨论有了新的图景。这门研究生课程将以精读方式让受众走进这幅图景,了解、领会、掌握相关论题的逻辑哲学工作,并获得训练。就像美国哲学家斯托内克所言:“如果你读过《命名与必然性》,那么你应该去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