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2021年(上)大学城班]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全书36篇,1130则。此书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思想、道德、文学、哲学、美学等方面,是研究魏晋历史文化与文学的重要原始材料。魏晋是动荡不安的两百年,上承两汉四百年的安定,下启南北朝两百年的分裂,这两百年既是思想的多样化时期,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更是人的精神最为张扬的时期,当时知识分子与社会、政权的正处在磨合期,而《世说新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入口,让我们对此时期的独特性有更为感性但确不缺乏深度的认识。李泽厚曾言:“《世说新语》津津有味地论述着那么多的神情笑貌、传闻逸事……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
古代汉语(1)
“古代汉语”课程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低年级学生开设,授课对象除了文学院本科生,也包括来自其他学院的辅修生。
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是一门工具性质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文选和通论,文选都是上古的名篇,通过讲授文选,学生可获得古代汉语的语感,并掌握一批古代汉语词汇;通过讲授通论,学生可掌握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如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等方面的系统语言学理论,通过文选和通论学习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一学年后可具备较好的古籍阅读能力,从而为从事古代文学、古代哲学、古代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素养。
该课程一共4个学分,分两个学期讲授,每个学期2学分。《古代汉语》(一)主要学习先秦典范文章,如《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等,学习文字、词汇、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古代汉语》(二)打下基础,初步具备阅读古籍的能力。
该课使用的教材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该教材在学界享有盛誉,多年来一直是全国各大高校中文系的经典教材。
文学概论
本课程以文学的基本知识为教授内容。为了适应在线课程建设的需要,本课程将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活动论为切入视角,从作家创作(文学生产)、文学作品、文学传播、文学接受(文学消费)等角度进行课程组织,着重讲解切入文学鉴赏和分析的基本视角、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独特性、文学发展观、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等问题。从学科性质上讲,文学概论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辨性,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将以文学理论思想为基本构架,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讲解,主要涉及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接受美学、文化研究等。教授这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学阅读和鉴赏水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学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唐诗宋词研究
《唐诗宋词研究》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最为重要的选修课程之一。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唐诗宋词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宋词是古代诗歌作品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是开展人文主义教育、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绝好素材。开设“唐诗宋词研究”既可提高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也能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增强其创造能力。《唐诗宋词研究》课程以讲述唐宋时期诗词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以学习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鉴赏、研究和写作古典诗词的能力为教学目的,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自课程设立以来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