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才性与中古诗歌[2018级]
本课程主要精讲魏晋六朝诗歌八十首,从世情、才性两角度切入分析。
通过学习本课程,期待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1.深入认识早期文人诗歌的独特性;
2.理解社会时代、诗人性情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3.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4.体会诗歌独到的艺术美感。
《红楼梦》研究
内容简介: “红楼梦研究”课作为通识课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通识素质为目标,具体将以《红楼梦》文本阅读为依归,以相关阅读视角理论观照为方法,以教师主讲结合师生讨论、乃至个性演绎等方式探索多元解读的可能性。希望借此体会《红楼梦》中人性的光辉及诗意生存的精神,了解《红楼梦》时代的文化思想和社会人生,强化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感受能力,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了解学问生活,培养对研究的兴趣。
选课要求:(1)选课的主要原因是喜欢《红楼梦》,而非为了学分;
(2)选课者课前曾通读过《红楼梦》八十回,或在本学期第四周结束前通读《红楼梦》八十回;
(3)在网络课堂上完成课前课后任务要求。每周按要求提交100字左右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观点于课前2小时前发布于讨论区。课后在讨论区及聊天区继续探索与讨论。并完成课后作业。
(4)论文写作要求3000字以上,不抄袭,不依附于别人,有独立观点,强调原著阅读为主,可以阅读参考相关的背景或理论知识。
成绩评定:将由课前小观点(发表于电子讨论室)(20分),出勤与课堂讨论参与(20分),课后作业 (20分)和期末论文(40分)四项构成。
教学计划:
主题一: 《红楼梦》研究概论 教学周:第1 周
主要内容: 介绍《红楼梦》版本、研究思路和研究概况;考察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关学习基础调查;相关教学事务协商
主题二:《红楼梦》的性情生命 教学周:第2-5 周
主要内容:《红楼梦》人物性格论、婚恋观、情爱观、性别意识、生命意识、主体意识
主题三:《红楼梦》与风俗文化 教学周:第6-9周
主要内容:《红楼梦》岁时风俗、《红楼梦》与服饰杂物、《红楼梦》与饮食医药、《红楼梦》与园林建筑、《红楼梦》与教育、《红楼梦》与经济民生、《红楼梦》与世态人情
主题四: 《红楼梦》的西方理论观照 教学周:第10-11 周
主要内容: 《红楼梦》与神话批评、《红楼梦》与心理分析、《红楼梦》与性别理论、《红楼梦》与符号理论、《红楼梦》与叙事理论
主题五:《红楼梦》的宗教哲思 教学周:第12-13 周
主要内容: 《红楼梦》与周易、《红楼梦》与道家《红楼梦》与玄学、《红楼梦》与佛教禅宗、《红楼梦》与儒家伦理
主题六: 《红楼梦》与清廷秘史 教学周:第14 周
主要内容:索隐派红学及其对红楼梦人物与清廷皇室宗亲的附会与印证、红楼梦人物与清代历史人物的附会
主题七: 《红楼梦》与家族兴衰 教学周:第15-16周
主要内容:考证派红学与“曹学”、《红楼梦》“自传说”、曹贾互证、作者考辨、家族主题、家族意识、宗族伦理、兴衰冷热说
主题八:《红楼梦》的诗词艺术与艺术再生 教学周:第17-18 周
主要内容:《红楼梦》及续书、《红楼梦》与戏曲、《红楼梦》与绘画、《红楼梦》与音乐、《红楼梦》与影视改编
期刊编辑实务
期刊编辑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应用学科,是华南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编辑出版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版面的设计、封面的设计制作、汉字的结构,版面的构成、版权页的制作、期刊广告的设计等相关知识。
该课目前授课对象为编辑出版专业三年级本科生,由编辑出版教研室胡博教师担任课程主讲。课程目标主要是学会期刊的封面、版式等相关元素的整体设计制作,能独立策划设计制作完整的期刊,了解期刊制作的流程及设计。每年一对一指导编辑出版班将近40个学生制作40本电子杂志,同时制成纸板杂志。
14年来,为了强化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期刊编辑实践能力与素养,我们非常重视与出版行业杂志社的对接建设,与《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金融观察》杂志社、《语文月刊》杂志社、《南方人物周刊》等10家单位签订了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充分调动积极有效的社会资源,并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出版集团、《南方都市报》、网易、搜狐广州分公司、金羊网、新华网等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优质的实践基地建设与坚实的行业合作基础为期刊编辑课程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支撑。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2021年(上)大学城班]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全书36篇,1130则。此书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思想、道德、文学、哲学、美学等方面,是研究魏晋历史文化与文学的重要原始材料。魏晋是动荡不安的两百年,上承两汉四百年的安定,下启南北朝两百年的分裂,这两百年既是思想的多样化时期,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更是人的精神最为张扬的时期,当时知识分子与社会、政权的正处在磨合期,而《世说新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入口,让我们对此时期的独特性有更为感性但确不缺乏深度的认识。李泽厚曾言:“《世说新语》津津有味地论述着那么多的神情笑貌、传闻逸事……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
古代汉语(1)
“古代汉语”课程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低年级学生开设,授课对象除了文学院本科生,也包括来自其他学院的辅修生。
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是一门工具性质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文选和通论,文选都是上古的名篇,通过讲授文选,学生可获得古代汉语的语感,并掌握一批古代汉语词汇;通过讲授通论,学生可掌握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如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等方面的系统语言学理论,通过文选和通论学习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一学年后可具备较好的古籍阅读能力,从而为从事古代文学、古代哲学、古代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素养。
该课程一共4个学分,分两个学期讲授,每个学期2学分。《古代汉语》(一)主要学习先秦典范文章,如《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等,学习文字、词汇、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古代汉语》(二)打下基础,初步具备阅读古籍的能力。
该课使用的教材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该教材在学界享有盛誉,多年来一直是全国各大高校中文系的经典教材。
文学概论
本课程以文学的基本知识为教授内容。为了适应在线课程建设的需要,本课程将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活动论为切入视角,从作家创作(文学生产)、文学作品、文学传播、文学接受(文学消费)等角度进行课程组织,着重讲解切入文学鉴赏和分析的基本视角、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独特性、文学发展观、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等问题。从学科性质上讲,文学概论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辨性,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将以文学理论思想为基本构架,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讲解,主要涉及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接受美学、文化研究等。教授这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学阅读和鉴赏水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学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唐诗宋词研究
《唐诗宋词研究》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最为重要的选修课程之一。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唐诗宋词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宋词是古代诗歌作品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是开展人文主义教育、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绝好素材。开设“唐诗宋词研究”既可提高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也能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增强其创造能力。《唐诗宋词研究》课程以讲述唐宋时期诗词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以学习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鉴赏、研究和写作古典诗词的能力为教学目的,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自课程设立以来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