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马博士的《科技思想史》-2022年秋季学期

       科技思想史,是一门探讨科学、技术及其思想演变历程的学科,是科学史、技术史、思想史、社会史的有机融合,旨在于由史入思、博古通今、继往开来,在厘清现代科技的由来和内核的同时,也能够对当代科技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进行反思,最终实现科学文化、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有机融合,实现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

      本课程在内容上坚持通俗性、深刻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主要涉及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科学通史、技术通史、全球通史等领域的一般性知识,探讨技术与人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技术创新的一般方法、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当代科技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等内容。

       本课程坚持实用主义教育理念,以问题式教学、小组研讨、专题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论文撰写、项目研发、微课录制等多元化的质性评价为主要考核方式,以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谨规范的科学思维、广博凝练的科学思想为主要教学目标。


教师: 张涛

科技发展与伦理问题 (2021-2022-2)-TSA13240-3

科技发展与伦理问题 (2021-2022-2)-TSA13240-3;任课教师:廖成东,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

教师: 廖成东

弗马博士的哲学课-2021年春季学期文学院《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1-4节)1-12周

 大学城 5-306

 (2020-2021-2)-DLA03660-1

 20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 20汉语言文学(师范)2班

教师: 张涛

哲学导论-2020秋季-上午南408,下午北805

本课程是张涛老师主讲的大类通识必修课《哲学导论》,此平台用于分享教学资源、提交作业、课下讨论等活动。

教师: 张涛

莱布尼茨的科学、技术与哲学

DEAR STUDENTS, 


本课程为通识课程,我们将以17世纪德意志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外交家、工程师、技术发明家、神学家、中国学专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为案例,探讨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我们的主题将间接回答李约瑟之问: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17世纪之前一直遥遥领先于全世界,为什么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却没有在中国发生?


我们通过对莱布尼茨这一代表性人物的研究,会对17世纪欧洲的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有利于我们反思科学的本质、技术的本质以及哲学的用处,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哲学的建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牛顿曾说:“如果我有什么伟大的发现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莱布尼茨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明的时候,也曾说:“让我们用一盏明灯,点亮另一盏!” 


由于疫情原因,在还没有正式开学之前,我们将采用网络直播授课的方式,请同学们尽快加入QQ群1004978611,申请时需注明“学号+姓名”,否则不予通过。


ARE YOU READY? 


LET'S GO !


YOURS SINCERELY


DR. ZHANG

教师: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