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程序设计及应用教育技术学2024级
一、课程的学科背景
本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非师)的核心必修课,是专业课的编程入门课程。作为现代编程语言家族中的新贵,Python具有简朴、优雅、开源、跨平台、高粘性和扩展性强等特点,是解决当代社会中复杂信息系统问题的首选语言。Python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完美诠释,非常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用作教学语言。近年来,Python受到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已纳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今后专业课学习夯实理论和技术基础,而且为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工具。
二、开设目的和意义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体现“技术•人文•生活”三位一体的融合;让学生系统了解当代程序设计语言和基本理论;系统掌握Python编程思想、语言基础、语法结构;通过大量的案例、实验和案例实训,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程序、分析程序和独立编写程序的能力;通过Python过程化、模块化和面向对象编程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的编程思想和技术,为其将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复杂信息系统问题提供支撑,并提高其程序设计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也使得学生能够胜任信息技术教育和软件研发工作,为其就业奠定基础。
三、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涵盖了语言基础、开发工具、过程化—模块化—面向对象编程、数据分析与可视化、GUI编程、网络爬虫等内容,中心内容是组合数据类型、面向对象、常用扩展库、数据分析和网络爬虫等。重点是通过不同主题教学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解问题、抽象建模、设计与实现算法、调试与运行程序等,掌握计算思维方法,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树立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课程特色
课程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关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大核心素养的提升;围绕组合数据类型、面向对象和扩展库三大核心内容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编程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其计算思维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
五、思政教育
本课程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政教育:
(1)通过理解Python程序设计的思想,培养学生用多模态编程思维方式进行计算机编程;(2)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起坚强的毅力和耐心、养成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编程风格;(3)精心设计系列案例,融入思政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以讲授、讨论、协作、展示、建模和实验等为手段,注重计算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六、教学与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即“平时表现+作业评价”和“期末闭卷考试”,分别占40%和60%的比例,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测验、汇报、实验、作业和出勤等,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