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级质量工程

课程标记为"2020年校级质量工程"

德育原理2022秋

课程类别教育科学学院(22-23上)
教师: 王晓莉

1

课程类别历史文化学院(20-21下)
教师: 赵金媖

2021青少年旅游教育与心理

课程类别旅游管理学院(21-22上)

本课程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念,开展线上线下教学。

线上教学部分应难易适中,适合学生自学和理解;应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能吸引学生持续观看。课后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线下教学部分应是课程难点和知识性、概念性强的内容,线下教学能通过师生面对面的形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充分掌握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社会心理、发展心理、管理心理、教育心理的核心内容,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初步掌握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心理学分支内容,分析研学市场的基本现状;设计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研学活动;组织策划研学活动;从休闲或旅游的角度开展青少年积极心理培育的相关研究。养成合作协同的能力、养成多元文化融合的学科素养。

价值目标: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激发学生批判与反思思维的养成。


教师: 周碧蕾

研学团队辅导设计

课程类别旅游管理学院(21-22下)

课程学科背景和主要内容:本课程结合华师“新师范”发展战略,结合学院“旅游+教育”发展战略,融合教育学、心理学和旅游学多学科知识。围绕如何团体活动开展的理论与实践,将大学生积极心理素养的培育渗透到课堂实践当中,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任务不仅要向学生“授业”(即传授旅游基础知识),“解惑”(即掌握旅游团体活动设计方法与开展企业团体培训),更要“传道”(即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团队协作能力)。

依托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为基础,本课程分为:团体辅导理论概述、团体心理辅导与实践、研学团体辅导设计与体验三个部分。前面两个部分涉及基础知识,需要依托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第三部分实践性强。借助团体辅导案例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积极的品质。

课程目的和意义:通过本课程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原则、阶段、技术与设计方法,结合案例探讨和实践操作,融入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要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旅游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企业管理活动策划与实施中。初步掌握团体辅导的基本理论,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价值。懂得运用团体辅导知识开展团体活动策划与复盘分析,掌握团体辅导的方法与技巧,结合活动进行体验与分享。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团体辅导的线下实践,提升学生对团体辅导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我融入团体,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形成积极人格特征。


教师: 周碧蕾

城市地理学

课程类别地理科学学院(23-24上)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形成发展、规模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为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城市研究方法,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地开展国土、区域与城乡规划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教师: 买欣, 刘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