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一、注重实验仪器设备更新,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在实验技术方面,新增和更新了大批实验仪器设备,极大地丰富、充实了实验教学资源。STMAFM、台阶仪和IR等一批反映现代物理实验技术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充分体现和保障了实验教学技术的先进性。

       本课程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例如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声信号的声透镜成像和时间分辨成像技术”的核心技术转化为学生设计性实验内容,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将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转化为实验内容,让学生了解低温等离子体原理和应用;自制多功能智能椭偏测厚度仪,让学生接触和领悟光机电技术的奥秘和现代纳米薄膜测量的前沿知识及其应用。

二、规范综合型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注重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综设实验及研究型实验。要求学生通过科学实验研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敏于观察、科学分析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养成对科学工作的严肃认真、团结协作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以后进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组织形式与指导方法:

    1. 教师给出指导思想、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涉及到的内容或知识点,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
    2.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3. 小型设计答辩。每个小组派1名同学陈述实验设计背景知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预期结果。由教师和同学提出问题,对实验的技术路线和可行性作修改。
    4. 实验过程。
    5. 写出完整的小结论文,按正式发表的论文格式撰写。

       通过这类型实验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例如本科生赖秀琼同学在综设实验及研究型实验中研究成果,在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A Study of Diamond-Like Carbon Thin Films Prepared by 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该论文在第五届全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获学生论文(科研类)评比三等奖。徐剑等同学在物理实验期刊发表论文 获学生论文(教学类)评比三等奖。

三、引导学生参与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

       本课程以学生为本,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过程与方法,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多渠道、多途径,让学生投入课程建设:

◎ 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实验创新项目

◎ 本科生导师制参与教师科研

◎ 本科生校级科研

◎ 本科生毕业论文

◎ 本科生科技制作

       学生的参与,大大缓解了课程建设中所需的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问题,学生的参与为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例如“微波基本测量仿真实验”等多个仿真实验项目、实验课网上预约系统等都是学生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的作品改进而成的。

       同时,学生从课题立项、作品研制、论文写作、参加专业竞赛等关键性环节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学生在省级国家级专业竞赛中获得20多项奖项。

最后修改: 2017年06月25日 星期日 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