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96,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共二个学期。绪论课及误差理论为2学时。学生在两个学期内做10~12个基础性实验(学时数为6,学生隔周实验),1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时数为24~36)。
一、课程组织形式与指导方法
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中,学生一般为2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学中提倡学生之间良好合作、积极讨论和交流。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要求学生通过科学实验研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敏于观察、科学分析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养成对科学工作的严肃认真、团结协作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以后进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组织形式与指导方法为:
教师给出指导思想、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涉及到的内容或知识点,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小型设计答辩。每个小组派1名同学陈述实验设计方案的背景知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预期结果。由教师和同学提出问题,对实验的技术路线和可行性作修改。
实验过程。
写出完整的小结论文,按正式发表的论文格式撰写。
二、考核内容与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以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期末考试方式有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每个学期均评定一次成绩并登记1次学分。总学分为5,每学期2.5个学分。
平时成绩的计算方法:
基础性实验:评分采用百分制,课程成绩为各次实验评分的算术平均值。单次实验评分亦采用百分制:预习占20 分,课堂操作占50 分,实验报告占30 分。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评分采用百分制。实验成绩的考评注重过程评价,倡导并鼓励创新。由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纪律、实验仪器的正确规范使用、实验操作熟练程度、研究报告的创新性和答辩情况而定。
Last modified: Saturday, 24 June 2017, 8:25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