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开发2024

本课程讲授Android app的基本要素,一般app开发的过程,结合项目讲解。本课程是一个相对比较综合性的应用型课程,课程中涉及到kotlin语言、前端UI、后台服务、android的消息机制、Android系统的网络应用。

本课程基于目前市面比较流行的教材,2022年目前采用的是《第一行代码(第3版)》,该书工程性较好、实用性较强。

教师: 曲超, 邹竞辉

2024年软件需求

软件承载着人类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呈现出无处不在的景象。我们开始认识到,确定软件需求是软件产品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本课程讲对软件需求工作提供一个全面、系统、详尽和具体的阐述,不仅对需求进行分析,还有需求获取、需求说明、需求验证和需求管理等;学好了需求,才能避免软件设计开发的各种缺陷。

教师: 苏意玲

Computer Aided Design

Computer Aided Design

Credits4 credits

Contact hours: 72 hours,1 x 4 Hours Weekly

 

Syllabus: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use of a computer-aided design system. Use of the system for explo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design exercises.

 

Learning objectives

Through the study of AutoCAD, CINEMA 4D and other software, students are able to apply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methods learnt in this course to their later design courses, such as model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exhibition/display design, etc.

 

Course is organized

1. Basic operation method of design software

2. Drawing Method of Engineering Drawing

3. Rendering

4. Basic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教师: 张承忠

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

学科背景: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与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密切相关。随着人机交互领域新型交互设备的飞速发展,具备分析和应用人机交互的前沿新技术和新交互理论。

此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掌握人机交互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学会各种交互设备的使用、理解并掌握各种交互技术;理解并掌握可用性分析原理并对界面的可用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理解并掌握人机交互界面的表示模型及软件结构。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交互设计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有效的人机交互策略案例中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发现问题,以逻辑推理与分析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建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与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本课程以生为本,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课程主要内容:各种用于交互式产品开发的软件分析、设计和评估技术,包括:可用性工程、人机交互界面的经典模型、人机交互的需求工程方法(任务分析、原型等)、人机交互的设计方法(设计原则;交互模式;可视化设计;交互式设计)、人机交互的实现与测试技术,以及人机交互的评估技术(启发式评价;专家评审;观察与调查用户)等。

 课程的总体特点:本课程以培养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和文化自信为目的,理解并掌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模型、原则以及模式。通过系统学习人机交互技术的知识,培养正确价值观、强化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生活处事哲理等。包括: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2、民族自信及创新意识的培养。3、科学素养的培养。4、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5、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培养。6、生活处事哲理的灌输。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交互设计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工智能基础

《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现代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基本思想以及应用思路,旨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帮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工智能一般应用的轮廓性认识。了解人工智能知识,并且能应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理解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着力提高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进一步学习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