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春-微格教学(16级)

微格教学是一门实践课程,要求师范生通过技能训练达到对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比较熟练掌握的程度。这门课程在微格教室进行,采用小班制教学,应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和隔音教室环境进行录播试讲课程,通过回放点评交流达到磨练教学能力的目的。

本学期每个学生要完成两轮教学实践:

第一轮:说课+讲课(运用教材1的主题常规教学法)

第二轮:微课录制(微课多种形式、多种功能的不同尝试)+讲课(运用教材2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完整的课程)

 

教师: 程蕉

普通心理学

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的最一般规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本原理。它既概括了各个心理学分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又是各个分支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理论基础。它是一门基础的、入门的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的主干。它又可分为一些分支学科,如感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言语心理学、情感心理学、意志心理学、个性(人格)心理学等等。亦可以它为基础建构其他心理学分支,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诸多学科。

教师: 左彦鹏

2018秋-教育研究方法(16级)

   《职业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立于理论、归于实践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符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三个面向的要求。职业教育师范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掌握教育研究的核心方法,提高职业教育师范生教育研究意识和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研究方法》是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的教师教育核心课程,对象为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和网络工程职业教育2016级本科生。课程目标是:(1)了解职业院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2)掌握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团队科研训练项目的锻炼和其他课堂授课形式,形成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3)能结合毕业论文独立进行研究课题的设计、开展课题研究论证、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本课程共2学分,36学时。《职业教育研究方法》是职业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必修课。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及提高职业教育专业学生研究能力的需要。该课程在介绍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价值、特性、研究对象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从纵向上系统介绍选题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横向上介绍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的原理、方法、操作技术。

 

教师: 程蕉

e-Marketing for 17 EBUS

欢迎2017级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师范)的同学们加入在线课程

希望大家喜欢这种自主互动分享互助的学习模式,也希望大家能真正学到知识的同时收获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期待美好的遇见~ 

教师: 马颖仪

比较职业教育

课程的价值:职业教育学科建设需要比较职业教育,它对开拓学生视野、更新教育观念、站在历史的和世界的角度研究与看待问题大有裨益。

课程简介: 《比较职业教育》是一门对国内外职业教育进行综合比较的课程。该课程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进经验,拓宽职业教育视野,加深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与认识,总结国际职业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吸取国际职业教育中的教训,为本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本科职教师范生运用比较教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职业教育问题。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聚焦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职业教育发展特色,以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等专题。

先修课程:中外职业教育史

教师: 李娅玲

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介绍中职学生的群体特点、心理和行为倾向特点,促进教师和学生更好的了解中职学生

教师: 杨华

职业教育管理

职业教育管理是教育学的专业领域课程,也是职业教育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以管理学与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理论为基础,针对当前世界针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阐述了现代职业教育管理理论、职业教育管理的职能和方法,介绍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政策与法规,并有针对性地对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德育、教学、科研以及教育评价等进行专业研讨。本课程注重职业教育管理的前瞻性、现实性和科学性,将职业教育管理的理论与职业教育管理案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沟通、合作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理念,以培养与提高学生职业教育素养与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课堂组织开发管理能力,以及行业(企业)培训开发与组织能力。

(职业教育)心理学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师范生专业必修课之一,是体现师范性、培养合格职业教育师资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职业教育学、学科教学论及教材教法、职业教育实习等其他职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基础。学习《(职业教育)心理学》对于了解个体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尤其是如何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教学、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职业教育)心理学》还肩负着提高职业教育师范生心理素质的重任。一是有助于职业教育师范生正确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理论,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的结构、差异、特性及形成的规律,职校学生学习特点及策略,职校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职业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树立科学的心理观;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分析与解决职业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及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职业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三是让学生掌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展健全人格的理论和方法;四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心理潜能。

教师: 左彦鹏

职业教育概论

课程价值: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重大教育发展战略。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研究职业教育基本规律、从理论上阐释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诸种思想迷误和实践问题,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有鉴于此,《职业教育概论》拟建设成为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华南师范大学针对所有有志于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学生而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定位:

本课程名为《职业教育概论》,不同于学科性质的《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概论》不但拟依据职业教育学的学科逻辑而建设,还立足于鲜活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改革实践前沿,基于实践的逻辑,对现实的职业教育系统及其运行做出概论性阐述,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全程参与和创造性生成,尝试呈现给学生一幅丰富的理论图景和生动的实践画面。

 

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概论》课程,将重点辨析职业教育的概念、阐述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和现实发展趋势、、解析职业教育的要素(教师、学生、专业、课程、教学、职业资格及其框架、校企合作等等)、建构并展示职业教育的体系、阐释职业教育的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探讨职业教育的保障(法律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产业保障等)、介绍中外职业教育的重要思想,最后带着学习者们一起反思职业教育的学科问题(学科属性、学科研究)。

网络营销(职教学院)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互联网为手段营造网络经营环境的一种活动。是随着互联网进入商业运用而产生的。

教师: 江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