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华南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1980年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与学校电教科合并为学校电教中心。1983年学校成立电化教育系,2002年成立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目前,学院设立教育技术学系、新闻传播系、摄影系。

教育技术学专业创办于1983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本科专业。2003年评为省级名牌专业,2007年评为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特色专业, 2011年评为省级重点专业;1986年获得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首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996年评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建立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后科学研究流动站,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1989年以来,本学科专业连续七届获得八项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两项,这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是唯一的。学院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交流中心。传播学专业创办于2002年,是我国第一批传播学本科专业,2005年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国家级信息传播教学实验示范中心,2009年设立新闻学专业,2013年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摄影专业创办于2003年,是我省第一个摄影专业,建有华南影像信息技术培训中心。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89人,专任教师67人,博士生导师18人,教授19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拥有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各1人,2001-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2006-201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秘书长1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与方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南粤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等)3人、珠江学者1人。

学院拥有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与培训基地,全国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信息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突出“产学研”相结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全体教职员工以“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为指导,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科研型学院。

 

教师协同工作务实

协同工作是当前广泛应用的工作方式。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协同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多种功能的技术工具,为实现协同工作过程的可视化、提供交流、协作和知识建构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本门课旨在通过介绍协同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协同写作、协同制作教学演示文稿以及在线协同知识构建的工具及案例,从而有效地培养教师的协同工作能力

教师: 穆肃, 柴少明

2021- 计算机辅助测评与学习分析(研究生)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引发了评价内容、方法以及手段的深刻变革,逐渐成为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计算机辅助测评与学习分析》课程内容在测量评价理论和技术支撑环境、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方面体现特色,关注基于学习与测评过程中数据的采集与可视化分析等。

本课程是面向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网络与教育应用方向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体现了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方法,了解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过程,掌握计算机辅助测评与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的研究内容、关键技术、最新进展以及应用实践等,重点关注IT技能自动测评和语音自动测评的关键技术、系统设计与应用,测评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智慧课堂数据采集与交互可视化分析等,为学生从事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教师: 王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