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对PCK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对于教学取向的理解,不是按照老师PPT中给出的图像去对应、补充,而是要按照知识-能力-素养这样的逐级递增的要求去思考这节课的设计。
但在这里也有我的一些疑惑,我们都是从高考这个制度下筛选而出的学生,未来也将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将要面临、教授同样处于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的学生,老师描绘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环境,在那样的环境下,素养的培养会很重要。但在如今这样一个仍旧注重成绩、高考的环境下,我们要怎么做,才可以做到这两者的平衡呢?
今天是对PCK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对于教学取向的理解,不是按照老师PPT中给出的图像去对应、补充,而是要按照知识-能力-素养这样的逐级递增的要求去思考这节课的设计。
但在这里也有我的一些疑惑,我们都是从高考这个制度下筛选而出的学生,未来也将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将要面临、教授同样处于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的学生,老师描绘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环境,在那样的环境下,素养的培养会很重要。但在如今这样一个仍旧注重成绩、高考的环境下,我们要怎么做,才可以做到这两者的平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