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小组内讨论——初识PCK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周兰 20172421133 -
Number of replies: 35

第13组集合交流!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谭宇凌 20172421037 -
In reply to 谭宇凌 20172421037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谭宇凌 20172421037 -
In reply to 谭宇凌 20172421037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盘盈滢 20172432037 -
宇凌同学的这个 真的很具体很细致,层次分明。而且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是,研读课本真的很细致。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从教材中挖掘信息的能力方面不足。学到了很多~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周兰 20172421133 -
😁SMK——用图呈现与某课时相关内容的知识、观念/思维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周兰 20172421133 -

😁CTO——整个课时的教学取向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周兰 20172421133 -

😁KoC——教材中的主体内容、课标中该课时涉及的内容要求(呈现截图)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黄佩霞 20172421024 -

KoC——教材中乙醇的主体内容、课标中该课时涉及乙醇的内容要求

Attachment 1.png
Attachment 2.png
Attachment 3.png
Attachment 4.png
Attachment 5.png
Attachment 6.png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周兰 20172421133 -
😁KoL——学生的已有基础、存在的学习困难、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周兰 20172421133 -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周兰 20172421133 -
是提升方面,不是提升方法,看错了(扣鸡腿,检讨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刁卓诗 20172421120 -
一、已有基础
1、知识基础
(1)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了乙醇的化学式、俗称、制备来源、燃烧反应及其反应方程式及乙醇汽油的应用。
(2) 学生已有烃的基础知识,对有机化合物有一定的了解。
2、能力基础
(1)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分析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能力。
(3)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和推理分析能力。
二、存在困难
(1)关于乙醇的结构和除燃烧以外的化学性质在初中时学生没有接触,对乙醇只有粗略的认知。
(2)学生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较弱。
三、需要提升的方面
(1) 对乙醇微观结构的认识,乙醇知识体系的完善。
(2) 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的能力。
(3)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模型的建构。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周兰 20172421133 -
😁KoS——准备采用哪些教学策略或方法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刁卓诗 20172421120 -
一、情景创设法
从生活实际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的问题,积极思考,具体分析,认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二、微观模拟策略
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球棍模型的作用,把乙醇的用途拼接起来,在围绕这些进行探究性学习。用动画及球棍模型展示反应进行的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乙醇的结构,以及在化学反应时的断键特点。
三、实验教学策略
采用边讲边实验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
四、类比迁移策略
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与结构的分析,促进学生理解乙醇和钠反应的特点。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周兰 20172421133 -

😁KoA——准备评价什么、用哪些评价工具或方法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刁卓诗 20172421120 -
评价:
1、能描述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相应性质实验的现象,能书写相关的反应式。
方法:通过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书写反应式。
2、能辨识乙醇的碳骨架和官能团,能描述乙醇的分子结构特征,并能搭建乙醇的立体模型。
方法:通过检查学生拼接的乙醇分子结构模型。
3、能列举乙醇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并结合物质的主要性质进行简单说明。
方法:通过点评学生能否能运用知识辨别乙醇相关谣言,以及辩证地看待乙醇对生活的好处和坏处。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孙书元 20172421135 -
1、评价:明确乙醇的结构简式,确立官能团这一概念。
方法:检验学生确定的乙醇结构和书写的反应方程式的正误。能否与乙烷结构做出区分
2、评价:通过观察乙醇,联系生活经验,描述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方法:检验学生填写的“乙醇的物理性质”的表格是否正确
3、评价: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明确反应的现象并会书写正确的反应方程式
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写出的方程式来检验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黄佩霞 20172421024 -

评价:
1、能掌握乙醇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应性质实验的现象并能书写相关反应方程式。
方法: 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思考讨论进行评价。

2、能辨识乙醇的结构和官能团羟基—OH。
方法:通过检查学生拼接乙醇球棍模型的情况。

3、能列举乙醇在社会生产生活当中的应用,并结合其性质进行解释说明。
方法:通过点评学生运用乙醇性质解释乙醇用途的情况。

4、能从乙醇的性质角度对生活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树立化学学科价值认同。
方法:通过点评学生运用知识辨识谣言、以及两面辩证地看待乙醇的好处与危害的情况评价学生。

Attachment 学业要求.png
In reply to 周兰 20172421133

回复: 第13小组集合讨论PCK

by 黄佩霞 20172421024 -

我的思路是从乙醇在实际生产生活当中的运用出发引入乙醇教学的,所以我的SMK稍微不同,表现在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中间不断进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Attachment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SMK.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