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2: 小组间学习

第一小组共识

第一小组共识

by 林燕兰 20172421089 -
Number of replies: 62

课题: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板块一、板块二、板块三、板块四属于递进关系。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谢梓振 20172421038 -
个人觉得板块的名字不够具体,单看名字看不懂想要讲什么。而且板块一的认知冲突看的不是很懂。
In reply to 谢梓振 20172421038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林燕兰 20172421089 -
你好,关于板块一的认知冲突是:初中学习的只有氧化反应or还原反应的概念,但是并不知道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也不清楚它们是同时发生的,所以刚开始上课用学生熟悉的实验让学生回忆写出方程式,并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谢谢你的建议,我们之后会修改完善的。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刘畅 20172421103 -
我觉得板块一的引入有一点点生硬,还有就是前面都是C与氧气的反应,为什么探究本质的时候就变成了Na和氯气,感觉好奇怪。
In reply to 刘畅 20172421103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林燕兰 20172421089 -
好的,我们会再讨论修改的。设计的时候也有相过以碳与氧气贯穿整节课,但感觉只有一个反应有些简单。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李香弟 20172421003 -
在板块三中的Na和氯气假如换成C和氧气与前面有一些联系,这样会不会好一点呢?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陈欣 20172421025 -
我觉得板块的名字可以再优化一下;如果能设计碳和氧气一个反应贯穿整节课就更好了!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陈逸诗 20172421015 -
不太明白第一板块的认知冲突点在哪里?是只发生氧化反应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同时发生这两个有冲突吗?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洪义铨 20172421087 -
太简单了吧,啥内容都没有
In reply to 洪义铨 20172421087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招婉文 20172421075 -
请问你指的内容是哪方面?可以能否请你详叙,让我们可以有意可循,十分感谢!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陈艳文 20172421112 -
板块一的形成认知冲突是什么冲突呢?可以具体分享一下吗?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丁印莹 20172421048 -
你好,你们组表格的形式让人看着很舒服,但有一点疑惑,第一个板块的认知冲突具体是什么呢?
In reply to 丁印莹 20172421048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高敏 20172421011 -
你好,关于第一个板块的认知冲突我也有同样的疑问,也有同学提到了用同一个反应贯穿整节课会不会让学生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In reply to 丁印莹 20172421048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招婉文 20172421075 -
哈!我来解释一下下,可能会有一点点个人看法,如果有错请继续指出~~一起交流学习!

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分别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他们的脑海里两个反应是单独的,在本堂课上,我们拟用反应C+02=CO2来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呢?因为对于 C来说,它得氧了,是氧化反应;对于氧气而言,他失氧,是还原反应(这个例子不妥,我们后商量改成Fe203与CO反应),那么这个反应到底是氧化还是还原反应呢?这里就是旧知识和新知识的冲突,我们组原想利用此例子让学生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和还原反应同时进行的反应。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王洁婷 20172421114 -
个人觉得板块之间的联系与过渡比较生硬,或许串起来会比较好?
In reply to 王洁婷 20172421114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招婉文 20172421075 -
感谢你的意见,我们小组也认为衔接关系仍需要继续琢磨!如有好建议还请你提出哈!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钟韵捷 20172421010 -
第1小组的板块设计看着觉得很清晰,但是板块一的认知冲突可以再具体一点吗?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王钰琳 20172433054 -
评价除了运用即时性评价外,还可以运用自我评价,因为有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还可以小组互评。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陈文彬 20163708022 -

觉得内容比较简略,活动好像没有指明清楚是教师活动还是学生活动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李佩萦 20172421127 -
在板块四部分,防止铁栏杆生锈一般使用涂油漆的办法,而这种最常见的办法好像和氧化还原反应无关哦
In reply to 李佩萦 20172421127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林蕴静 20172421093 -
涂油漆是一种办法,可以隔绝氧气,这样就不能生锈啦!我们的设计里面还有很多不足,我们会不断改进的!谢谢佩萦的建议哦!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苏秋妹 20172421110 -

表格可以把每个部分分清楚还是很好的,但是内容好像少了点,可以适当补充哦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林聪 20172421090 -
认知冲突指的是初中与高中所设计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的不同吗
In reply to 林聪 20172421090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招婉文 20172421075 -
对的!学生初中知识而言,氧化和还原是分开的,当遇到一个例子,从不同的化合物分析,他有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个属于什么反应呢?那就引出了我们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但是表格中的C+02这个例子不太好,我们拟换Fe203+CO来替代!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谭嘉欣 20172432055 -
用表格展示很清晰,在板块一的情景设计这里或许可以采取一些更有趣的方式。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吴惠英 20172421053 -
总体呈现的很清晰,内容也比较具体,挺好的,不过还是有些疑惑,如下:
1.不是很明白第一板块里的认知冲突在哪,感觉不太有认知冲突欸~
2.板块三仅是展示得失电子的过程,其实也可以用一开始的碳和氧气反应来演示把,这样从认识到本质都是一个反应,学生可能认识的更通透,这样类比其他可能更有效~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廖思明 20172432048 -
板块一你们真的要命名为形成认知冲突吗?似乎和学生的任务是一样的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陈晶晶 20172421062 -
其实不是很懂板块一的冲突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从得氧来看主角是碳,如果从失氧来看主角是谁呢?主体都不同怎么造成冲突呢?
In reply to 陈晶晶 20172421062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招婉文 20172421075 -
晶晶你好,我读懂了你的建议
哈!我来解释一下下,可能会有一点点个人看法,如果有错请继续指出~~一起交流学习!

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分别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他们的脑海里两个反应是单独的,在本堂课上,我们拟用反应C+02=CO2来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呢?因为对于 C来说,它得氧了,是氧化反应;对于氧气而言,他失氧,是还原反应(这个例子不妥,我们后商量改成Fe203与CO反应)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朱欣彤 20172421007 -
活动和情景的设计都较出彩,感觉板块的表述可以修改一下,板块一、板块二的表述的不太清楚~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孙书元 20172421135 -
楼中楼里对板块一的认知冲突还是没看太懂。还有课堂的活动内容有点少,知识点并不简单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程内容吗?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尤佳琪 20172421073 -
板块三的活动,那里是不是字有点乱了呀,类比自主分HCl的形成过程。。。然后关于这个学生自主类比,在课堂上要用怎么样的形式嘞?感觉有点难操作的样子?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王丽梅 20172432051 -
燕兰同学你好!我觉得像板块的名字可以再具体一点,这个其他同学也提到了。其次我认为情景可以具体一些,比如进行点燃木炭实验,是为了学生激起什么兴趣呢?可以指出来会更清晰一点。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廖俊豪 20172421140 -
第一组同学你们设计的非常不错。
但有一点疑问,对于板块一的名称“形成认知冲突”是不是命名得不够合理。
小小意见多有疏漏,谢谢指正。
In reply to 廖俊豪 20172421140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招婉文 20172421075 -
谢谢俊豪的建议!
我们会继续琢磨琢磨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还请继续提出哈!!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毕紫君 20172421061 -
同学你好!
你们小组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很清晰哦!
按照我的理解,感受本质时用的是钠与氯气的反应,旨在表示出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与,是要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的,是这个意思对吗?
所以采用这个反应并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可能是具体内容的设置与衔接~
以上是我的看法~~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陈铎云 20172421068 -
这个小组对活动内容的描述很具体,但感觉各板块情景之间的联系不强噢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缪依玲 20172421092 -
氧化还原反应作为一个化学概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相应的概念。板块二、三是关键的环节,但是这里好像没有比较好得展现出来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严智浩 20172421009 -
递进关系设计合理,对于理论的学习从最熟悉的入手,到微观解释再到形成概念,建立氧化还原的模型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黄诗敏 20172421111 -
我觉得这整体的设计还是很有条理的,逻辑很清晰。不过最后用铁生锈的例子我感觉不够合适,铁生锈不只是跟氧气有关,跟潮湿的环境也有关系,感觉不够贴切主题。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廖寅 20172421124 -
总体思路还是好的,层层递进,利用追溯法去探究氧化还原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周兰 20172421133 -

“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个板块名称好像有点奇怪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孙佳仪 20172421113 -
我觉得你们的划分和每个板块的设计都写得很详细也很清晰!每个板块的评价也有各种形式,不会单一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邬珊珊 20172421105 -
感觉板块一的内容有点点奇怪,比较像整节课的引入部分,但是不构成一个版块的感觉。这一部分可以改一下看一下怎样更自然吧。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莫小静 20172421039 -
我觉得板块三的感受氧化还原本质中的感受不妥,应该要比感受更高一个层级~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陈彦妃 20172421040 -
板块划分和命名都很好~评价要素部分写得很清晰,活动要素如果加上教师活动就更好了
In reply to 林燕兰 20172421089

回复: 第一小组共识

by 陈泳蓉 20172322012 -
板块一的命名似乎不太合适,认知冲突更多的偏向于是一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