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2: 合作设计(Teacher-Facilitated)

第三组教学设计讨论——离子键

第三组教学设计讨论——离子键

par 姚辰 20172421132,
Nombre de réponses : 11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在高中化学中,化学键具有重要地位,承接初中物质由原子构成,以及分子的结构等知识点,引导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为以后学习化学反应的实质提供理论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上学期学生,在此之前,其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是如何构成物质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本节课理论性占有一定的篇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利用实验和flash动画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体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动画来直接感受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氯化钠和氯气的形成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及本质和形成条件。

(2) 通过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3) 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正确表达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分析抽象出离子键概念,学会掌握一类概念的方法。

(2) 由离子通过离子键能结合成离子化合物,学会微观的问题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键、离子键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规范的实验流程学习,体会化学实验的严谨,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离子键及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离子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65 mots

En réponse à 姚辰 20172421132

回复: 第三组教学设计讨论——离子键

par 钟雅婷 20172421104,
教学内容分析:《2017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的形成原因,建立化学键的概念;利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并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中,《化学键》是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第三节的内容。物质结构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本章在前几章元素知识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化学键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探究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构成,深化“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观念。

23 mots

En réponse à 钟雅婷 20172421104

回复: 第三组教学设计讨论——离子键

par 邓峰 20151038,
能从观念的视角来分析教学内容,不错!

2 mots

En réponse à 姚辰 20172421132

回复: 第三组教学设计讨论——离子键

par 温钰旸 20172421069,
 学生情况
1、 学生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
(1) 抽象思维的能力还在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发育成熟。较容易理解形象知识;
(2) 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对于外界物质的探索欲望高。适时提出一些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兴趣。
2、 学生认知基础
(1) 具备初步微观想象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2) 已经了解了原子结构、键的概念,以及掌握了化合价等知识点;
(3) 本节知识较为抽象,需针对学生实际,让学生充分预习,由简单的入手,逐层深入。

27 mots

En réponse à 温钰旸 20172421069

回复: 第三组教学设计讨论——离子键

par 杨明谦 20172421052,
从两个方面,五个小点来分析,十分透彻,值得我学习。

4 mots

En réponse à 姚辰 20172421132

回复: 第三组教学设计讨论——离子键

par 钟雅婷 2017242110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结合典型实例,了解到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描述出离子键的概念,同时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认识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原因。
2.学生通过熟悉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规律,熟练掌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能力,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3.学生通过学习微粒之间通过化学键能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16 mots

En réponse à 姚辰 20172421132

回复: 第三组教学设计讨论——离子键

par 温钰旸 20172421069,
1、 通过联系原子结构,从“结构决定性质”的微观角度掌握离子键成因及概念;
2、 能够熟练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 通过类比氯化钠等化合物,能够从个别到一般的角度研究离子化合物的相关问题;
4、 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学习,能够学会运用抽象思维和综合概况能力来解决化学问题;
5、 从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出发探究离子键成因,能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地认识事物,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19 mots

En réponse à 姚辰 20172421132

回复: 第三组教学设计讨论——离子键

par 马卓群 20172421141,
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3.通过对氯化钠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
4.通过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7 mots

En réponse à 姚辰 20172421132

回复: 第三组教学设计讨论——离子键

par 陈晶晶 20172421062,
学情分析: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 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 子的概念,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13 mots

En réponse à 姚辰 20172421132

回复: 第三组教学设计讨论——离子键

par 苏秋妹 20172421110,

离子键 教学内容分析: 在本次课的内容中,对原子形成化合物有比深入的讲解,原子与原子之间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生成的产物的特征是什么。 学情分析 之前已经学习过元素周期律,对原子外层电子的排布有一定的认识。

9 mots

En réponse à 姚辰 20172421132

回复: 第三组教学设计讨论——离子键

par 杨明谦 20172421052,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3、能够用电子式、结构式表示出某些离子化合物的结构及常见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4、能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5、能够有意识的通过离子键的强弱解决生活中关于降低或者升高熔沸点的问题。

17 mots

En réponse à 姚辰 20172421132

回复: 第三组教学设计讨论——离子键

par 温钰旸 20172421069,
流程:
课堂引入
口头引入,以旧带新,回顾先前学习的原子结构、化合价等知识,提出问题:物质如何形成?原子之间通过什么结合?等,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教学。
类比深入
类比氯化钠制备实验,通过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从而从特殊引入一般,为离子键的系统学习做好铺垫。
微观辨析
从原子结构入手,探究离子键成因,作用力的表现形式、成键元素等具体知识。
形成探究
通过提问如何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引出电子式的相关学习内容。通过氯化钠形成过程来举一反三。
巩固强化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电子式书写要求等,巩固离子键及离子化合物相关知识。
课堂小结
布置课后思考题及下一课时的预习。

30 m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