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教具和立体图片的展示,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熟悉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2、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模型制作,小组交流知识疑难点,实现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理解,学会运用VSEPR模型计算预测出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3、通过对分子立体构型的探究来感知多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科魅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要点,能够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难点: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
1、通过实物教具和立体图片的展示,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熟悉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2、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模型制作,小组交流知识疑难点,实现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理解,学会运用VSEPR模型计算预测出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3、通过对分子立体构型的探究来感知多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科魅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要点,能够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难点: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
21 words
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复习共价键和键参数的有关知识,能够认识分子的价层电子对与其构型具有一定的决定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
(二)搭建完气球和分子模型之后,能够准确的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进一步强化模型认知的能力。
(三)通过学习,激发对新问题的探究兴趣,学会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空间构型的方法步骤,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四)通过对分子立体构型的探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尽管这里是选修三的内容,但是我仍会参考部分必修二中化学键中的内容,从学情分析来看这时候的学生,已经是选课后需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作为新学习的同时,联系旧知有一定优势。23 words
以下是详细的学情分析
(一)认知基础: 对共价键分类、形成过程、键参数、电子式的书写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对不同分子具有不同的立体结构有一定感性材料和认识,
(二)认知缺陷: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空间想象力较弱,对“孤对电子数的计算”、“价电子对数的计算”理解不够,方法运用不够灵活,在判断价电子对时,对元素周期表的的联想能力不够。
(二)认知缺陷: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空间想象力较弱,对“孤对电子数的计算”、“价电子对数的计算”理解不够,方法运用不够灵活,在判断价电子对时,对元素周期表的的联想能力不够。
19 words
虽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属于理论类,但我更希望可以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探究式的概念建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理论是怎么被提出和利用的,所以在目标上写了用了“探究”,不过我也需要反思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有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也谢谢你提出的“通过某种视角”,也是一种不错的写法,我会继续完善的~
10 words
教学目标的第一点后面熟悉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是指,直接通过实物教具和图片就建立起模型吗?感觉缺少了建构过程。第三点体现了方法价值观,但是前半句表述的过于广泛,对于构建模型是能够提升空间想象力的,这一点我没有考虑到,值得学习!
8 words
教学目标做了新修改,大家可以看看提意见~
1、通过“反应停”事件的课堂导入,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2、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气球模型的稳定结构,类比形成互斥观念,学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学会运用VSEPR模型判断出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3、从原子层面探析分子的立体构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1、通过“反应停”事件的课堂导入,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2、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气球模型的稳定结构,类比形成互斥观念,学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学会运用VSEPR模型判断出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3、从原子层面探析分子的立体构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18 words
1、 通过观察一些简单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图,认识并记住一些简单分子的模型图,认识到共价分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培养学生微观层面的意识。
2、 学习并建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理论)模型,并且能够对一些给定分子进行结构预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
3、 联系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对结构影响性质这一规律的认识,培养全面认识的物质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简单分子的立体结构、两种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难点: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一些简单分子的立体结构
2、 学习并建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理论)模型,并且能够对一些给定分子进行结构预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
3、 联系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对结构影响性质这一规律的认识,培养全面认识的物质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简单分子的立体结构、两种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难点: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一些简单分子的立体结构
20 words
第二点学习目标缺少状语,难以看出是如何学习并构建模型的;对于第三点值得考虑,是否要联系到物质的性质,“结构决定性质”在学习选修3之间学生应该具备这样的观念了,再加上原本已经含有第一小节的内容,这样主次不分明。
8 words
教学目标:
1. 通过认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立体构型,利用气球实物模型类比初步建立VSEPR模型,运用符号表征和球棍模型深入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核心内涵,构建化学能量观。
2. 结合具体实例和符号表征理解并运用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计算公式,在建立价层电子对立体构型基础上学会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1. 通过认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立体构型,利用气球实物模型类比初步建立VSEPR模型,运用符号表征和球棍模型深入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核心内涵,构建化学能量观。
2. 结合具体实例和符号表征理解并运用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计算公式,在建立价层电子对立体构型基础上学会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10 words
根据老师的点评,我稍微修改了一下我的教学目标表达,大家也可以多多提意见~
1. 通过气球模型探究简单分子的立体构型,能够类比初步建立VSEPR模型,并结合符号表征和球棍模型深入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核心内涵,构建化学能量观。
2. 通过分析理论本质和学习具体实例,能够运用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计算公式,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了解孤对电子对分子构型的影响。
2. 通过分析理论本质和学习具体实例,能够运用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计算公式,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了解孤对电子对分子构型的影响。
13 words
修改后的目标在逻辑和表述上都清晰了很多,提个小建议是感觉你的第1点,一个是会让学生搭建气球模型,而不是单纯去观察模型的,所以在气球模型前添加个动词,比如“通过搭建气球模型...”,可能会更突出“探究”的过程。
10 words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共价键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归纳、总结科学的规律,训练学生
通过科学抽象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根据分子
中成键电子对数和孤对电子数,推测相应的稳定的分子几何构型)
教学难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共价键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归纳、总结科学的规律,训练学生
通过科学抽象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根据分子
中成键电子对数和孤对电子数,推测相应的稳定的分子几何构型)
教学难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4 words
我也认同鸿辉的看法,过程和方法部分过于笼统,还有一个问题:是否需要抽象思维呢?我认为空间构型更多是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第一点,根据老师的指导,能够运用模型预测那一定是认识了,第2小点可以去掉。
9 words
1.交点:利用前面分子立体构型的基本知识和对共价键的认知进一步深化分子的具体结构,为后面学习分子的性质作铺垫。
2.重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难点: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4.学情: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子的立体构型,能够使用球棍模型搭建分子立体模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2、学会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的求法。
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4、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及归纳等方法掌握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重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难点: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4.学情: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子的立体构型,能够使用球棍模型搭建分子立体模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2、学会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的求法。
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4、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及归纳等方法掌握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30 words
先修改一下教学目标:
1.通过球棍模型搭建分子立体模型,建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2、通过常见分子或离子的实例探究,灵活运用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4、通过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及归纳等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1.通过球棍模型搭建分子立体模型,建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2、通过常见分子或离子的实例探究,灵活运用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4、通过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及归纳等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16 words
哈哈,第五点经过老师的知道后,我想大概可以修改成:能够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建立起电子对数和构型之间的联系,通过感受因构型不同导致分子不同而造成的自然界的物质多样性。
5 words
看完了大家的教学目标,我有以下问题想和大家讨论:
1.大家的教学目标里含有第一小节的内容,我的教学设计里是将这些分子构型用于帮助构建模型,没有单独列出来,大家的看法是什么呢?是将这部分的内容作为引入吗?
2.我发现大家的教学目标中都有体现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这是我所没有考虑到的,但是大家的表述都标笼统,我们如何依据“证据意识”来表达呢?
3.我们小组都没有写评价目标,在上课过程中老师有强调评价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评价目标。
19 words
1.讲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这一课时,多多少少需要联系前一小节多样的分子构型,学生也需要有这个基础才便于展开教学。但像你提到的,感觉大多应该会用于前面的引入部分,整个课时的重点会放在概念建构上,所以其实不列出来也是可以的~
2.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确实会比较笼统,可以适当做删减,但感觉“空间想象力”在这一课时会比较适用。而 用证据意识来表达?我不是很明白什么意思诶
3.评价目标因为之前没有系统学过,对于它的意图和写法我还需要学习一下
2.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确实会比较笼统,可以适当做删减,但感觉“空间想象力”在这一课时会比较适用。而 用证据意识来表达?我不是很明白什么意思诶
3.评价目标因为之前没有系统学过,对于它的意图和写法我还需要学习一下
20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