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发到我们新建的小群里
学生分析
(一)知识基础
1、已有:
(1)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学习了有效碰撞理论相关概念;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欠缺:
(1)缺乏对有效碰撞理论应用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
(二)学科能力基础
1、已有:
(1)对概念模型有初步理解,能够利用有效碰撞模型对反应进行分析;
(2)拥有控制变量的实验思维以及实验操作的能力,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分析解决问题。
2、欠缺:
(1)缺乏利用模型解释现象,揭示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2)实验方案不够科学,对问题的解释和解决存在漏洞。
(三)思维特点
1、已有:
(1)能够尝试从微观的角度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对于探究性实验能够开动脑筋。
2、欠缺:
(1)不能够很好地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问题;
(2)课堂上容易形成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不习惯主动探究。
(四)社会环境
1、已有:
(1)加热、搅拌、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等方法的使用;
(2)生活中把食物放进冰箱、汽车加大油门等实例。
2、欠缺:
(1)缺乏对生活中应用实例的思考分析及理论知识;
(2)缺乏对不同情境下,方案选择的方法及相关理论依据。
(一)知识基础
1、已有:
(1)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学习了有效碰撞理论相关概念;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欠缺:
(1)缺乏对有效碰撞理论应用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
(二)学科能力基础
1、已有:
(1)对概念模型有初步理解,能够利用有效碰撞模型对反应进行分析;
(2)拥有控制变量的实验思维以及实验操作的能力,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分析解决问题。
2、欠缺:
(1)缺乏利用模型解释现象,揭示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2)实验方案不够科学,对问题的解释和解决存在漏洞。
(三)思维特点
1、已有:
(1)能够尝试从微观的角度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对于探究性实验能够开动脑筋。
2、欠缺:
(1)不能够很好地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问题;
(2)课堂上容易形成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不习惯主动探究。
(四)社会环境
1、已有:
(1)加热、搅拌、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等方法的使用;
(2)生活中把食物放进冰箱、汽车加大油门等实例。
2、欠缺:
(1)缺乏对生活中应用实例的思考分析及理论知识;
(2)缺乏对不同情境下,方案选择的方法及相关理论依据。
67 words
3.文献综述
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可将其中具有可取之处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类:
(1)依托教材实验为基本素材,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落实新课表的相关目标的达成。
(2)利用先进的电子传感技术对教材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和处理,从原理上和微观角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更细致和精确的描述和理解。
(3)提出基于模型建构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策略,构建认知模型及不同教学阶段的层级发展模型,运用设计性研究和对比性教学实验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
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可将其中具有可取之处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类:
(1)依托教材实验为基本素材,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落实新课表的相关目标的达成。
(2)利用先进的电子传感技术对教材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和处理,从原理上和微观角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更细致和精确的描述和理解。
(3)提出基于模型建构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策略,构建认知模型及不同教学阶段的层级发展模型,运用设计性研究和对比性教学实验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
20 words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归纳宏观现象与规律,从而增强演绎推理、系统假设等思维能力。
2、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能够以粒子的观点和有效碰撞理论初步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内在本质。
3、通过分析外部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结合生产生活实例,选择恰当的方案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难点:用有效碰撞、活化能等理论解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本质。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归纳宏观现象与规律,从而增强演绎推理、系统假设等思维能力。
2、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能够以粒子的观点和有效碰撞理论初步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内在本质。
3、通过分析外部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结合生产生活实例,选择恰当的方案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难点:用有效碰撞、活化能等理论解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本质。
27 words
(一) 教材分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在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以及上节课《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通过第二册的几个简单反应已经在宏观层面上对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以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了一定的概念和认知,建立起来感性联系。但对其内因实质缺乏模型框架的认识,本课时就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选修四绪论的内容,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建立模型框架,发展理性逻辑体系。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在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以及上节课《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通过第二册的几个简单反应已经在宏观层面上对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以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了一定的概念和认知,建立起来感性联系。但对其内因实质缺乏模型框架的认识,本课时就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选修四绪论的内容,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建立模型框架,发展理性逻辑体系。
16 words
(一)课程标准分析
1.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开展“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并发展变量控制的实验思想,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演绎推理、系统假设等思维能力。
1.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开展“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并发展变量控制的实验思想,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演绎推理、系统假设等思维能力。
17 words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节选自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本部分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并为学习选修模块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粗略了解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外因等),已经知道温度、催化剂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处于高二的学生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深刻学习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还是不够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本节课内容节选自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本部分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并为学习选修模块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粗略了解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外因等),已经知道温度、催化剂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处于高二的学生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深刻学习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还是不够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35 words
内容要求 |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教学策略 |
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反应速率测定”“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等实验活动,形成并发展变量控制的实验思想。 |
学习活动建议 |
浓度、温度对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影响硫酸酸化的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速率的原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 |
学业要求 |
能运用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解释生产、生活、实验室中的实际问题,能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
23 words
教学内容
1、用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讨论一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采用一个反应设计三个实验,分别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实验现象,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的本质。
4、归纳小结,并用碰撞理论推理解释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后进行课堂总结。
1、用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讨论一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采用一个反应设计三个实验,分别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实验现象,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的本质。
4、归纳小结,并用碰撞理论推理解释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后进行课堂总结。
20 words
学生分析
(一) 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在学习必修2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而在选修4《绪言》中也对碰撞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实验技能方面, 处于这个阶段的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设计简单实验、实验探究的能力, 并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分析 处于高二学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但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宏观和微观之间关系的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学生在习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微观解读时会困难。
(一) 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在学习必修2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而在选修4《绪言》中也对碰撞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实验技能方面, 处于这个阶段的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设计简单实验、实验探究的能力, 并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分析 处于高二学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但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宏观和微观之间关系的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学生在习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微观解读时会困难。
19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