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平时写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标、教材、学情和文献分析,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图,需准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2) 以下我对于上述几个方面之间联系的拙见:
首先,我认为教学内容的分析中包含的课标、教材、学情和文献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工作,就像课前预习一样,只有对这几方面进行深刻、全面的调研与理解,才能够找准这节课要上的是什么内容,要怎么上。课标是教学的指向标,是基础教育必须达标的基本要求,决定着我们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对教材前后衔接、内容编排目的与用意,做好知识教授的承前启后,才能达到教学的最近效果,而学情分析更是重中之重,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获利最大化,否则只能是对牛弹琴,教学过程设计的再好,也只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文献分析我认为对于新手教师也是很必要的,因为像我们这样的师范生,实战经验很少,也脱离高中课堂比较久,真实实验操作能力、条件有限,想要完全创新的想到一个好的导入、衔接是比较难得,通过文献查询、分析,可以了解学习到优秀一线教师的一些经验
其次,教学与评价目标是基于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师、学生提出进一步具体的要求,整个教学内容都要仅仅围绕着它来实施。
教学策略则是基于教学与评价目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授地知识而采取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我认为是包含于教学目标中的,教学目标因为直接对标于课标、教材等,会包含比较多知识点,针对不同时期(毕业班、非毕业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有所不同。
教学流程图则是对整节课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实施、评价方法等的概括或是整理。
实验仪器和药品是基于教学内容来准备的,因为教学设计我认为最基本的是可操作性强,是要给未来的自己或是他人参考的,把课前需准备的东西列出有利于教案的实施。
教学过程则是教案的重头戏,也是教学实施的主要参考部分,这部分是以上所有内容的进一步呈现。
板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的进一步梳理与提炼。
3) 以下是我确定上述内容的具体内涵方法:
课标、教材、学情和文献分析:通过查阅课标、教材以及具体文献来确定。
教学与评价目标:主要是课标,其次是看教材的边幅以及回忆高考题考察的频率和内容
教学策略: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参考化学教学论学到的策略或是相关文献所提及的教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参考课标、教材、学情与文献
教学流程图、实验仪器和药品、板书设计的具体内涵都是在我确定好大概的教学内容思路后进行撰写的。
4) 我认为“好”的化学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 教学重难点明确、合理 2.基于科学理论 3. 逻辑清晰,环环相扣,而非都是独立的板块,知识碎片化 4.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合理 5. 可操作性强
5) 我认为教师需要以下知识与思维:
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
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感谢你的来访🌹,希望能与各位同学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