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初邓老师欣然的接受我们的加课请求时,当时第一反应是有课上,很开心。到后来第一周上课时,听到有这么多要求的时候,当时还有些畏惧。在这一周周的学习中,我发现这门课充满惊喜。我发现我现在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不会停留于“我觉得这样设计学生应该懂”,“我觉得这个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前教学设计的“我觉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证据意识。记得在内容架构分析的那一周中,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教学内容可以这样分,并且这些分类都有理有据,从这样的分类中就能比较明白、清晰的看出知识点的主次要,经过这样的分析,能让我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有好的把握。还有基于333导引图(我们小组把它形象的称之为“螃蟹图”,哈哈),根据图中的PCK各个组分,我们可以较为容易的分析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感觉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好像都没有去翻阅课标要求的习惯,更不用说用五个化学核心素养以及他们的素养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水平,也鲜少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去查阅文献,所以反观以前写的教学设计真的有点一言难尽,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灵魂”。将别人的教学设计复制然后加上自己的见解,修改,就变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现在看来难怪在微课练习的时候,会老是忘记下一环节的内容。教学设计只有经过自己一步一步的推敲琢磨,才是自己的。虽然每一周只有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但这十几周收获满满,邓老师在每一周的课上也将他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传递给我们,除了知识,还传递给我们其他的东西,比如说小组的团队精神等等的精神食粮。最后,谢谢在此期间一起合作努力的小组成员们,感谢勤勤恳恳的邓老师!
关于这门课程学习的期末感想、收获、反思
本学期的收获、感想
已到此討論區發表貼文的截止日期,您不能再在這兒發表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