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门课程学习的期末感想、收获、反思

期末感想、收获、反思

期末感想、收获、反思

by 周兰 20172421133 -
Number of replies: 1

时间真的飞快~从在家上网课到回学校上网课~其实都还没有见过邓老师一面,星期六做实验的时候就可以啦哈哈哈

学习这门课可以说是一份意外之喜。第一轮选课我也选了老师的课,但是老师的课太火爆了然后我被踢出来了。本以为无缘上这门课的,后来老师和我们说可以通过学委加课,当时毫不犹豫地就加了这门课程哈哈哈!选择是非常正确滴!希望以后邓老师的课名额可以一直够哈哈哈,这样师弟师妹就都有机会学习啦!

选上这门课,有了一起每周交流讨论的5位小伙伴~作为组长,我要来自我检讨一下哈哈哈,在前期我感觉自己有好好做好分工组织讨论等工作,但是回校之后因为作业太多和有时候大家给我的回应比较少,我就有一点懈怠了~大家作业都多,所以我其实应该多一些理解,不能抱着“害,我太难了,组长当了一学期好累还没人回应我”的思想。还好我的组员都是非常nice的伙伴,后来我们一起合作成为了更好的“设计师”!要感谢我的伙伴们~

在这门课的学习里,首先在知识-技能方面,我学习了pck理论和板块教学理论、333导引、板块化pck教学设计如何撰写、如何对教学设计进行pck编码与评分;但正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素养为本一样,这门课程教会我们的不仅仅只有知识技能~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念方面,老师教会了我们自己是设计师designer,只要有理有据合理均可,真正要学会的不是如何去写教学设计里的组成成分比如教评目标,而是首先是体验我们一步一步“种树”和“收果实”“卖果实”的过程,还有甚至可以通过”顾客“(学生、同科组老师、听课者)对“果实”的反馈以及自己对“果实”的感受来进行下一步的完善改进(也就是“上完课要反思,要去想哪里有不足和为什么不足,然后再相应的加以修改,争取下一次做的更好”,可能比喻不恰当哈哈),整个设计过程各个部分之间要呼应,环环相扣。(还有自洽性这个点,记忆深刻)

在这门课中,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不能线下面对面上课,但是通过腾讯会议和砺儒云讨论的方式,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朋辈学习~这真的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还有哦,就是老师真的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每次“孩子们”“孩子们”叫得真的很感动,老师辛苦啦!老师真的好辛苦哈,(小声说:其实最开始我觉得每个星期都要设计组内讨论组间好累啊)大声说:后来我发现老师每周都回复每一个同学的反思感悟,这门课有100+个同学修课,相当于老师每周都要在这门课中阅读大家的反思然后回复100多次(特别是和我的讨论发帖数一对比,惭愧),然后除了这门课还有专英和研究生师兄师姐的课低年级师弟师妹们的课,真是辛苦老师啦!老师好好休息~生活愉快!还有哈哈哈那次老师在线教实习小技巧真的是正中我意,还有平时老师也会和我们分享找工作、面试、展示等等方面的一些小技巧,都是满满的干货!(比如今天晚上我们组最后的“感谢聆听”那里,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以后会注意的!)

(哎呀 好像啰里啰唆说了好多 像低年级小作文了 辛苦老师阅读啦  感恩遇见一起上课的大家!大家都一起继续加油)


最后附上今晚的笔记哈哈

1.教学重难点条数一般3-4条,不能太多。

2.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上标下标要标号,要有示范性,真实课堂不允许。

3.上完课要反思,要去想哪里有不足和为什么不足,然后再相应的加以修改,争取下一次做的更好。

4.第11小组的展示真的太棒了~ ppt 清晰,对比我们组的PPT我们设计的有点low,还有雷达图分析

5.情境=素材+问题,要分清楚情境和素材的关系。

6.教-学-评活动放在一列,因为评价不仅仅只是教师评价,还可能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8.培养研究的意识,design thinking

9.师兄提问:教学活动一定越多越好吗?(发问引人深思!震撼到我了)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当然是不是,我们小组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已经设计了比较多的活动,感觉在40分钟内有点难以讲完所有内容。我觉得教学活动得要有其存在的意义,数量居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因为太多会给学生带来负担有疲倦的感觉,太少又会使得课堂教学比较空洞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应该要依据不同的内容进行设计合适数量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