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门课程学习的期末感想、收获、反思

关于这门课程学习的期末感想、收获、反思

关于这门课程学习的期末感想、收获、反思

от 周晴 20172431038 -
Количество ответов: 1

最后一节课的感想:1.pck编码与评分部分,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发现了之前教学设计一些缺漏的地方,需要进行修改。在每一次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反思、剖析问题、进行改进。2.要学会“提炼”亮点,显化最亮的东西并用证据加以佐证。3.在设计意图中要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是否和教评目标、学情分析、主线相对应。

总的感想:在这门课体会了设计一个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从是什么到怎么写到怎么评价,我们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输入了教学设计的理论、理念、思维等,也输出了导引、教学设计等,收获满满。凝练式地概括我感受最深的收获就是: 一导引一设计二理论三思维:

一导引:设计导引是教学设计的基石,教学设计的内容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根据333导引“自下而上”进行地教学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对教材、课标进行解读,查阅文献来辅助我们分析问题,如提炼学情分析等。对教学内容进行素养分析、主线提炼等。总归而言我们需要有“证据意识”,对学科的理解。

一设计:教学设计和导引是分不开的,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不在拘泥于以往的模板,而是设计出更有特色的、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化了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总是会将重心偏向于知识,而在教学内容上其实有很多学科思维方法、价值观念需要我们去挖掘,“素养为本”的教学取向是我们的目标,“素养”不是套话,是需要我们理解过后落实到具体的形为当中,如想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素养,就要思考在板块的具体任务活动中体现出来,在某个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基于理论/实验证据推理xxx。其次就是从“教学”转化为“教学评”,任务活动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需要设计合使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而不是讲完课就完事儿了。

二理论:板块教学理论和PCK理论,利用板块教学理论可以将一个教学大整体从大到小进行结构:板块→任务→活动,再包括情境和评价,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会使得教学设计更有逻辑。PCK理论中的每个组分我们都要关注到,最后的水平分析、编码评分就是一个很好的审视过程。我们用PCK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了对PCK理论的理解。

三思维:从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我慢慢形成了“证据思维”、“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记得刚开始做的教学设计初稿,很多教学目标、重难点那些都是不知所以然地写出来,可能教学活动都无法和教学目标相对应。而现在,我们可以基于课程标准、教材、文献等进行分析写出333导引,基于导引分析写出我们的教学设计。从始至终我们都要保持自洽性,譬如最后一次修改教学设计时,我们便发现元素化合物的认识思路,一些写了“物理性质-原子结构-化学性质”,而一些却写成了“物理性质-微观结构-化学性质”,而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最后进行了修改。一个教学设计中会建立很多内容间的联系,逻辑性十分重要,还要用证据进行论证。当然还有一些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设计中没有绝对的参考答案。当然还有很多素养、教学理念都有体会,如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结构化,建构模型并进行迁移等等。

最后非常感谢老师,老师亲身教学方式告诉我们什么叫“素养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建构”,这远比于听老师讲收获太多了,经过朋辈学习,也看到大家的闪光点和自己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小组讨论也不断激发出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