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软件工程”等工科类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

一、教学目标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编程思想、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学会利用计算机来进行问题的求解,同时对算法及其在计算机内的实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数据结构》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的教学目标还包括有: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独立思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等,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1.课程的性质

《C语言程序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大类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在我们“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是“C → C++ → JAVA →Android → VC++与多核并行编程/J2EE”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主线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它支撑了对C/C++和JAVA两大类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

2.课程的地位

这里主要讲的是前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C语言程序设计》是其它编程语言类课程和计算机软、硬件类课程的前导课程。

它本身的前导课程是:中学数学、高等数学(小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的后续课程(即:直接相关的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描述)、数据结构与算法(C++描述)、JAVA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机器人技术、VC++与多核并行编程、Linux系统等。在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C语言程序设计》与其它专业课程内容联系紧密。如果按照层次结构来分的话,《C语言程序设计》处于最低层,是它们的基础,是其它很多后续课程的先导课。《C语言程序设计》的内容是全国计算机软件考试中要求的主要程序设计语言。

三、教学理念践实“理-实一体化”,通过程序设计,培养学生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素养;通过小型项目的设计与编程开发,增强对编程和问题求解的基本体验;让学生积累软件开发的基本经验,为学生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4学分,基本教学周课时数是:3节(理论)-2节(实验),课程开设时长是一个学期。

Java SE 程序设计 (2022软件工程)

《JAVASE程序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讲授JAVA语言的语法基础(变量,程序流程结构,数组,字符串),JAVA面向对象的特性(类,继承,接口,多态),JAVA异常处理,集合类,Swing,事件,IO,枚举,泛型,多线程,网络通信,数据库操作等JAVA SE的相关的知识。最后以JAVA SE的知识为基础,以一个满足现实需要的实际项目为依托,讲授JAVA图形化界面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48学时)+在线学习(24学时)

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快速掌握java语言程序设计相关知识点;软件设计思维方法;组织项目小组开展讨论;开展关键问题专题学习或讨论。

在线学习目标与任务:掌握软件项目设计开发的过程、工具、方法。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教学视频的引导下,完成项目的某个模块,通过学习掌握软件项目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然后开展小组合作,完成该项目未完成部分,并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开展学习评价活动。

教师: 陈恒法

团队激励与沟通

本课程围绕团队激励与沟通的主题理念,着重从软件工程学生未来专业职业发展与团队协作现实工作与生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团队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沟通基本原理和激励的规则方法,树立现代团队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团队管理素质,培养软件工程学生的工程素质与职业道德,团队管理与沟通能力,团队激励机制等,同时培养其专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从而提升团队管理与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组织绩效。为其日后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能成为一名懂得管理、善于沟通与乐于协作的软件工程师打好基础。同时在课程学习中能锻炼学生的团队思维、交流表达、团队领导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合作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综合素质。

教师: 丁美荣

2016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

《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机交互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学会各种交互设备的使用、理解并掌握各种交互技术;理解并掌握可用性分析原理并对界面的可用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理解并掌握人机交互界面的表示模型及软件结构。同时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在基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模型、原则以及模式;在技能方面,通过系统学习能够使用各种交互设备、掌握各种交互技术和常用设计方法,能够应用各种交互物件为复杂软件系统设计人机交互方案;理解人机交互的评估原则,能够对人机交互界面做出正确可用性评估;能够完成对人机交互界面的建模及实现相应地人机交互界面;了解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师: 张承忠

虚拟现实技术基础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最为强大的人机交互技术,一直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应用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由于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心理学、控制学、电子学和多媒体技术多个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本课程全面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基本的概念和术语、系统组成和应用领域。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有关人的因素。结合上机实验,了解虚拟现实的建模技术,掌握三维i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

教师: 李琴

Three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To learn how to create new three-dimensional forms by scientifically dissecting and recombining various three-dimensional forms,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ies in image thinking, artistic thinking, and design creativity.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ies in spatial imagination and spatial design through a series of coursework. Students can organize the spatial composition of lines, faces and blocks according to the formal beauty law.


教师: 张承忠

软院CCF CSP认证课堂

        CCF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CSP)是软件学院着力推进的一项专业技术认证考试,本在线课堂服务于软件学院有CSP认证需求的同学。课堂系统介绍CCF CSP认证相关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分析历年试题总结CSP认证考试的解题思路,为参与CCF CSP认证考试的同学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教师: 汪红松

团队激励与沟通(2020)

       《团队激励与沟通》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以专题学习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主要以教师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为主,开展内容学习、小组讨论,实现理论理解与能力提升。专题内容主要介绍管理学中有关团队组织、沟通原理和激励方式等基本知识,以及团队职责与素质要求、团队管理基本思维方式、管理思想演变以及有效管理的方法(包括软件开发计划制订、项目分工协作、团队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通过课程学习培育学生个人交际涵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艺术,培养学生团队资源整合能力、团队激励与沟通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际需要。

       本课程围绕团队激励与沟通的主题理念,着重从软件工程学生未来专业职业发展与团队协作现实工作与生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团队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沟通基本原理和激励的规则方法,树立现代团队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团队管理素质,为其日后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能成为一名懂得管理、善于沟通与乐于协作的人打好基础。增强学生对于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的团队思维、交流表达、团队领导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综合素质。


教师: 丁美荣